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6 14:47:43
本案例描述的是教師在組織一日活動的過程中,對偶發(fā)事件及幼兒突發(fā)行為的態(tài)度和反應,集中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新型師幼關系的表現(xiàn)與區(qū)別。
一、舉案例
案例(一):拍廣告
一天上午,聰明、漂亮的凡凡被一家大企業(yè)請去拍攝售樓廣告。老師和孩子們正在玩自由印染畫游戲。當神采飛揚的凡凡推門進來時,老師正忙著為孩子們準備東西,便招手示意她坐在了最后一張小桌子旁。當老師為孩子們示范印染方法時,心存不甘的凡凡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去拍廣告了!”一下子,小朋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凡凡身上,想聽一聽她是怎樣拍廣告的。老師趕緊示意她坐下,凡凡很不情愿的坐了下來。但明顯的看出凡凡對于老師組織的活動已心不在焉,周圍的小朋友們也開始注意力不集中。
案例(二):變色魔術
在活動即將結束時,一個男孩弄翻了藍色和黃色的顏料甁,他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綠色,便大呼起來:“呀,快來看魔術呀,藍色和黃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綠色呢!”小朋友們一聽都放下了手中的東西,“哄”的一下圍了過去,都爭先恐后的想一睹為快。老師看到自己組織的活動亂了套,非常不高興,便走了過去以命令式的口氣讓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草草結束了評價活動。孩子們失望的看著老師,表現(xiàn)出對“變色魔術”的濃厚興趣。
案例(三):螞蟻窩的形狀
幼兒加點后,按照計劃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去找一找,說一說樹葉的形狀。當小朋友們跑來跑去的尋找樹葉,相互討論樹葉形狀時,有幾個孩子卻在一個螞蟻窩旁全神貫注的觀察、討論。當老師帶領幼兒回活動室時,他們才戀戀不舍的走開,一邊走還一邊問:“老師,小螞蟻是怎樣運糧食的?”“小螞蟻的窩是什么形狀的......?”老師由于不滿意他們剛才的表現(xiàn),對他們的問題沒有理睬。孩子們感到很失落。
二、分析
在新《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教師在組織一日活動中,注重了教育活動內容的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力求使幼兒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得到發(fā)展。
但是,教師過于追求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只要求幼兒關注教師的要求和指令,關注教師組織的教育活動,而把幼兒自己的興趣、他們自己關注的東西擱置一邊或進行壓制,并沒有敏感的把握住偶發(fā)事件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進行積極引導,在不經意間扼殺了孩子們種種探索的欲望與機會?梢娨嬲斫庑隆毒V要》的精神與基本思想,還需要老師們進一步的學習與探索,不斷的將新的教育理念付諸于實踐,使新《綱要》落到實處。
三、反思
(一)教師要了解、支持幼兒的觀察與興趣,充分重視幼兒突發(fā)行為及偶發(fā)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
在一日活動中,有時幼兒的關注對教師正在組織的教育活動可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但教師不能簡單加以壓制或置之不理,因為孩子的任何關注都是一個教育的契機。如:在案例(一)“拍廣告”中可以看出,孩子關注自己拍廣告的新奇經歷,并想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體驗,兒童此時的關注與教師組織的教育活動毫無關系,便受到教師的壓制,她只有被迫順應。但并沒有停止對“拍廣告”的關注。如果教師在示意凡凡坐下的同時,說上一句:“小朋友們都想聽一聽凡凡拍廣告的經歷,那么活動結束后,我們開一個”廣告發(fā)布會”好不好?”那么既穩(wěn)定了幼兒的情緒,又引起了新的學習興趣,更符合了新《綱要》的教育理念。再如:案例(二)“變色魔術”中,如果教師對這一偶發(fā)事件給與充分的關注,作為一個新課題的出發(fā)點,組織幼兒在觀察、動手中去探索、發(fā)現(xiàn)顏色變化的奧妙,那么教師就真正成為了幼兒活動的支持、合作與引導者。
。ǘ┙處煈皶r回應幼兒的關注與需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關系。
反思傳統(tǒng)的師幼關系,就是承認幼兒有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在幼兒探索、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再與控制和命令,而在于支持與引導。如:在案例(三)“螞蟻窩的形狀”中,當幼兒發(fā)現(xiàn)小螞蟻的窩時,是多么希望老師能夠一一解開他們心中的疑問。此時教師應積極回應幼兒的需要,在引導幼兒認識螞蟻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激起孩子們繼續(xù)探索的欲望,那么,一個由師生共同設計、生成的活動主題便產生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