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5 22:38:51
幼兒教師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
幼兒教師的音樂理論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水平,這是對幼兒進行音樂素質教育的基礎。由于幼兒教師的來源和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層次不同,她們的音樂理論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我們強調對幼兒教師進行音樂理論素質培養(yǎng),而不是讓幼兒教師達到音樂家的水平。幼兒教師只要能夠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并能夠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就可以了。“音樂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音樂理論素養(yǎng),”這是許多幼兒教育專家的共識。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加強音樂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理論水準,并在學習音樂理論的過程中還應該學習一些教育科學的理論,使音樂教育能夠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幼兒教師要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和技巧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的發(fā)聲方法對幼兒的音樂能力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由于幼兒期正處于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期,所以對幼兒進行發(fā)聲方法訓練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而幼兒教師只有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才能對幼兒進行發(fā)聲方法的正確訓練。由于幼兒期的語言能力和發(fā)聲都還比較差,在學習歌唱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發(fā)聲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糾正幼兒的發(fā)聲錯誤,使其逐步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如果一個合唱的群體發(fā)聲基本上都是正確的,那么這個群體的合唱水平就比較高,反之,效果就不佳。所以幼兒園教師必須掌握歌唱發(fā)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對幼兒進行音樂素質教育。歌唱的發(fā)聲機能,主要是由大腦中樞神經直接控制的,同時人心理上的意志和感情也有間接的調解作用,而后者應該是音樂教師必須要掌握的教育技能。歌唱的發(fā)聲器官可分為:
呼吸器官(肺、胸、腹);發(fā)聲器官(聲帶)咬字、吐字器官(喉、舌、齒、牙、唇);共鳴器官(胸腔、口咽腔、鼻咽腔、頭腔)。呼吸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由大腦直接控制其活動,發(fā)音器官和共鳴器官則必須通過意志及感情的調解,間接地控制其活動。歌唱發(fā)聲的各器官,即是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對幼兒的訓練過程中,應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可隨時調整或側重某一部分發(fā)聲器官的訓練,以達到訓練的要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廣告服務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誠聘英才 - 教育圖譜 - 手機版
京ICP備09042963號-17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155號
幼教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7 getweb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