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3 22:52:12
分析我國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并以現(xiàn)代教育觀念來認識課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幼兒園藝術教育強調各個學科、領域的相互融合和滲透,強調從單一藝術知識傳遞轉化為培養(yǎng)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提高幼兒審美情趣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的。綜合藝術活動課程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為此我認真學習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樓必升、盧美如著的《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有以下體會。
(一)、綜合藝術活動不是課程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的過程。
傳統(tǒng)的幼兒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是忠實而有效傳遞藝術知識的教學過程,教師只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如:教會幼兒唱一首歌,按圖譜學會一個節(jié)奏樂,按規(guī)定的范畫畫出一幅畫等,幼兒只是既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綜合藝術活動是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領域總目標的要求而提出的,它更是一種“體驗課程”,即被教師與幼兒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域到、思考到的課程。例如在綜合藝術活動“我真能干”中每組幼兒對其中的內容都有自身的理解,對其意義都有自身的解讀,在藝術活動過程中都不斷地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和幼兒不是外在于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主體,這樣的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的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過程。
(二)、綜合藝術活動中的教學不是教師教、幼兒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在傳統(tǒng)的幼兒音樂、美術等藝術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幼兒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的對幼兒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給,你收;幼兒只是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所授的內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綜合藝術活動中的教學卻是教師與幼兒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整個藝術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了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同發(fā)展。
(三)、綜合藝術活動中的教學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
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要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兒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幼兒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所以說:綜合藝術活動中的教學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F(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chuàng)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綜合藝術活動強調過程,強調幼兒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經驗,這正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ㄋ模、綜合藝術活動中的教學關注幼兒和全面發(fā)展。
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綜合藝術活動的核心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幼兒的發(fā)展”,它意味著:首先,關注每一位幼兒。每一位幼兒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他們都是教師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其次,關注幼兒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綜合藝術活動教學過程成為幼兒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藝術知識與能力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幼兒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實的人生體驗。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