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2 22:38:38
在傳統(tǒng)幼兒教育中,教師是教育方案的設計者、執(zhí)行者;是知識、技能的傳遞者;是幼兒生活的看護者;是幼兒行動的指揮者。幼兒往往是接受知識、技能的容器。這樣的教育形式,雖然也能使幼兒掌握知識和技能,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被動的接受知識、技能和道理,良好的個性和寶貴的創(chuàng)造意識始終不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幼兒教師應該扮演什么角色,怎樣使一棵棵幼苗,茁壯成長,開出美麗的花朵,成長為社會的棟梁呢?《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幼關系是平等、友好、相互學習、互相作用、共生共長的互動關系。”在現(xiàn)代教學中,幼兒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向幼兒傳授知識、技能和道理,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幼兒教師應了解幼兒、尊重幼兒、理解幼兒、鼓勵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的發(fā)展。
一、傾聽幼兒
教師工作重要的活動應該是“傾聽”,即全神貫注地關注幼兒,傾聽他們的語言,觀察他們在各種情景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方式,分析他們的心智發(fā)展,找出他們當時所遇到的問題。教師絕不是判斷幼兒行為對錯與發(fā)展快慢的法官,而是一個細心的觀察者;是幼兒所運用的各種學習策略的理解者與解釋者;教師必須把從幼兒那里聽到的信息或觀察到的具體行為方式記錄下來,作為日后教育幼兒的資料。
一次三浴活動后,我告訴孩子:“天氣熱了,我們要多喝點水,補充身體所流失的水份。”自從我說過以后,就有許多孩子端一大杯水來詢問:“老師,這夠不夠?”尤其是有一位名叫李歡的孩子,我已不記得他問了多少遍了。我照例向他點點頭,微笑著說:“當然夠啦,歡歡!”望著他滿意離去的背影,我不禁的自問:是我交代得不清楚,還是孩子的記性真的不好,為何簡單的一件小事居然成為我們反復交流的話題?午睡前,歡歡又來詢問我這個老話題,我走向他,蹲下身子,望著他的眼睛說:“當然夠啦,歡歡!”歡歡用他的眼睛認真的看著我,直到我把話說完才離開,我望著他得意的樣子,我想他不是聽不懂我的話,也不是記不住我的話,他這樣反復的詢問一定有別的原因。我?guī)е@個疑問,仔細觀察歡歡。游戲后,他來到我面前:“老師,喝這么多水夠不夠?”這次我不僅蹲下來,還摸著他的頭對他說:“當然夠啦,歡歡!”這次交流后,歡歡來問的次數(shù)更多了,當我蹲下來回答他時,他不僅認真的看著我,還會用小手輕輕摸摸我的頭,甚至把身體靠向我,這一切無聲的語言在向我泄露了一個秘密:歡歡的提問是借口,渴望通過提問與老師交流才是他真正的用意。幸虧我發(fā)現(xiàn)了他的秘密,聽懂了孩子的無聲的語言,猜出了孩子的謎語。以后我更留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了!
二、信任幼兒
對幼兒的信任是教師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信任幼兒就是教師要相信幼兒所有的潛能。潛能是種子,如果給予適當?shù)陌l(fā)展條件,這些種子就會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并有所展現(xiàn);但如果缺乏條件,它們就會夭折。這些條件中,對孩子成長有重大意義的就是要相信幼兒的潛能。而幼兒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相信幼兒的潛能,挖掘幼兒的潛能,發(fā)展幼兒的潛能,幫助幼兒把潛能智力和能力。因此,教師不僅在課堂上還是課余生活中都必須關注幼兒的自發(fā)活動,絕不能拿自己認為所謂“有價值”的活動取代幼兒的自發(fā)活動。教師應認識到:自發(fā)活動對幼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價值的。信任幼兒,充分利用幼兒的自發(fā)活動,有利于教師去挖掘、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潛能,促進幼兒自身健康成長。
如在大班的“角色游戲”中,我常常把創(chuàng)意權交給他們,讓他們?nèi)ビ懻摗?ldquo;爭議”、比較、選擇。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建造自己心中的“樂園”,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愿望”,體味美好生活的意義。例如在一次“開特色餐廳”的游戲中,小朋友們在討論中紛紛獻計獻策,有的說:“我們的餐廳應該有特色菜。”有的說:“我們還應該給特色菜做廣告。”于是一些孩子開始畫出一盤盤的菜,貼在墻上當廣告;還有一些孩子“制作”出一味味“美味佳肴”,放在陳列架上。一個孩子說:“餐廳里應該貼一個‘福’字。我家里有,我下次把它拿來。”另一位孩子搶著說:“天氣這么熱,餐廳里應該有空調(diào)。”為此,孩子們花了好多時間尋找材料,終于“制造”出一臺“分體式空調(diào)”。同時,他們還用泡沫塑料做了一個非常逼真的洗手池。這時,一位孩子說:“餐廳里應該裝一個攝像頭,用來監(jiān)視小偷,客人就丟不了東西了。”于是,餐廳里又裝了“攝像機”。孩子們還請老師寫出“特色餐廳”四個大字,貼在墻上。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真正屬于孩子們的“餐廳”終于誕生了。他們在自己的“餐廳”里快樂地“工作”著,享受著,憧憬著他們美好的未來……當游戲結束時,他們還非常珍惜自己的勞動果實,留戀這自己建造的“樂園”,自覺地把“餐廳”收拾得整整齊齊。
三、支持幼兒
幼兒的需要,沒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只有成人引導對待得法與否之別。幼兒對周圍的環(huán)境所表示出來的活動興趣,是直接而普遍的,這就是幼兒的天性。天性是自由的沖動,是活動的本能,是幼兒面對環(huán)境的時候一切直接而自發(fā)地流露表現(xiàn)出來的本能。幼兒天性是好奇、好問、愛探究的。當我們看到許多幼兒都想從滑梯下面倒著爬上去的時候,這種倒爬滑梯的表現(xiàn),就是具體而生動的幼兒的天性。幼兒對新鮮事物,對自然界的變化,都有十分濃厚的興趣。他們想去感受,去探索,去表達。實際上,這是一種由對事物的濃厚興趣而產(chǎn)生的“求異思維”的活動,是對自然、對生活的探索,創(chuàng)新的嘗試。這時候,假如幼兒教師,以簡單或粗暴的方式制止:“傻瓜,逆著爬,怎能爬上去呢?”雖然也能使他們明白“道理”,但卻嚴重地打擊了他們探索“奧秘”的興趣,抑制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的勇氣。因此,教師要善于保護幼兒的天性,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幼兒探索精神的環(huán)境和條件,鼓勵并指導幼兒的探索行為,才能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我們教師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如在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像快樂的小鳥一樣飛出了教室。有一次,花叢邊,一群孩子蹲在地上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一位名叫皓皓的小朋友跨進花叢里象在尋找什么。“這樣怎么行!戶外活動常規(guī)是不允許幼兒把衣服、手弄臟,不能進花叢的。”我正想制止他,但轉(zhuǎn)念一想:何不走近他,了解一下原因再作決定呢?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們正在有興趣地觀察地上的螞蟻。因為沒有合適的地方,皓皓一著急便邁進了花叢。我沒有責怪他,心想如何因勢利導,將幼兒單純的好奇引向為有目的的探索?于是我假裝不知的說:“螞蟻這么小,連它長的什么樣都看不清。”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給我當解說員。忽然,一位平時愛提問的、名叫榮榮的小朋友問:“螞蟻會游泳嗎?”“會!”“不會!”面對孩子們的爭執(zhí),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端來一盆清水,和孩子一起做實驗。“螞蟻不會游泳。”在探索中孩子們得出了結論。我再建議把螞蟻分別裝入兩個同樣大小的瓶子里,把蓋子擰緊。一個蓋上扎個小眼,另一個不扎,然后把小瓶帶回教室繼續(xù)觀察螞蟻會怎么樣。孩子們高興得歡呼起來。由此,由對螞蟻的探索引到對空氣的探索。這一事例,更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尊重幼兒,理解幼兒,支持幼兒的探索行動,才能善于引導幼兒的創(chuàng)新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使他們從無意識、無目的好奇想象發(fā)展為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
四、反思教學
教師對幼兒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對幼兒內(nèi)心世界的了解,只能從外部的表現(xiàn)來揣度,所謂觀其行,察其色,辯其意。但教師畢竟是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思維,難免帶有濃厚的社會色彩,對幼小心靈的理解不免會有偏差,容易在教育活動中,有意無意的錯傷幼小的心靈。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教學”是一種用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改進教育實踐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的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反思是對過去一種思考,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只有經(jīng)過反思以后的認識,才能變成自己的思想。反思對教育的不斷調(diào)整、再實踐,使我們的教育更能起到真正促進幼兒發(fā)展的作用。因此,善于反思是現(xiàn)代教師一種重要的教育素質(zhì)。自覺運用“反思教學”更好地尊重幼兒,理解幼兒,改進教學,提高質(zhì)量的需要。
最近,我發(fā)現(xiàn)我所任教的班上有許多幼兒把樂百氏瓶上的小蓋留下來,放在褲袋里。為了防止他們把小瓶蓋放在嘴里出危險,我便要他們把小蓋扔掉?墒屡c愿違,留下小蓋的幼兒反而多起來。紅的、綠的,每人都有好幾個。尤其是一個名叫權權的小男孩,袋子裝得滿滿的。幼兒為什么對小瓶蓋感興趣呢?我不禁反思起來,便開始了解這到底是什么回事。孩子們好像有意的躲開我,一見我走近,就往袋里裝。試了幾次也沒結果。后來,我假裝看不見,趁著他們不注意的時候再接近他們,問題終于弄清楚了:原來,小朋友們喜歡玩的是汽車城里所沒有的警車。于是,權權等幾個幼兒把蓋子留下來當警燈。我真佩服他們的想象力,沒想到大人眼里的廢物,卻成為幼兒好玩的寶貝。可是他們把蓋子放在袋子里,既不衛(wèi)生,也不安全。于是,我引他們:你們都是小司機,警燈不可以隨便亂放,萬一丟了,汽車就不能當警車了,多可惜呀!一句話提醒了他們,他們一個個從袋里掏出小瓶蓋交給我。我把蓋子沖洗干靜后,和孩子一起用膠布把瓶蓋貼在小汽車上,再涂上顏色,一輛輛巡邏車、救火車、救護車立刻活現(xiàn)出來,孩子們特別高興!裝好燈以后,我給孩子們留了一個任務:在回家的路上觀察一下什么車的車頂上有燈,這些燈有什么用。第二天,孩子們的回答真讓我驚訝,原來有這么多車有車頂“燈”的。事后我常常想起,如果當初我一味地限制他們不能玩小瓶蓋,而不是引導他們將想象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性活動,那將會失去教育的時機。不僅如此,孩子們也可能因我的限制而從此折斷了想象的翅膀。健康的身心因壓抑而受創(chuàng)傷。
當今社會,隨著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條件、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特別是獨生子女,受家庭的溺愛將越來越多,幼兒通過各種渠道接觸社會的面將越來越廣,而他們獨特的個性也將越來越強,想象的能力將特別的豐富。因此,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堅持以幼兒的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善于了解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尊重幼兒的個性特點,善于和挖掘幼兒的潛能,培養(yǎng)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是促進每一位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需要,是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更是幼教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