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幼兒園 2009-07-09 14:56:45
師:“臉譜之間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幼一:“每一個臉譜的人名都不一樣。”
幼二:“臉譜上的花紋都不一樣。”
師:“對,你們認真找一找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臉譜紋樣。”
幼一:“我發(fā)現(xiàn)包公的眉頭是皺著的,腦門還畫著一個月牙。”
客:“包公的皺眉是暗示他的苦苦思考和操心,腦門畫一個月牙代表白天晚上都能審問案子。”
幼二:“我看見孫悟空臉譜畫的是猴臉型這是不是說明他本是個猴子?”
幼三:“我覺得這個臉譜特別意思,上面畫了九個太陽。”
師:“這是后羿,你們知道他的故事嗎?”
幼四:“我知道我知道,咱們幼兒園中秋聯(lián)歡會的時候,老師給大家演過后羿射日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熱得受不了,后羿一連射下了九個,臉上畫九個太陽,一定是后羿,這個挺好記的。”
師:“京劇臉譜的花紋設計很獨特,光眉毛可以畫成許多形狀,你們找找看都有什么樣子的?”
幼兒通過進一步的欣賞觀察發(fā)現(xiàn),京劇臉譜的眉毛設計各異,“這個像柳葉。”“這個像云彩。”“這個是寶劍。”還有飛蛾、臥蠶、蝙蝠、螳螂和火焰等孩子們搶著回答。不可思議的奇形怪狀,充滿了豐富的象征與暗喻,為幼兒的設計創(chuàng)作打開了想象的空間。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些花紋都是怎么畫的?”
幼一:“這些花紋都是從臉譜的中間向外發(fā)散著畫的。”在這里教師又把臉譜繪畫方法點擊給幼兒。
師:“臉譜之間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幼一:“臉譜的主要顏色不一樣,我看到今天的五位客人臉上的主要顏色都不一樣。”
客:“對,我們花臉演員畫臉譜時,有一個原則,就是同時在場的角色,臉譜的主要色彩就是基調(diào)色不能重樣,這樣做為的是:用不同的顏色搭配以求美觀,同時要讓遠距離的觀眾不至于混淆人物角色。”
幼二:“我覺得他們用的兵器不一樣。”
幼三:“我想這些臉譜人物的故事肯定不一樣,他們的故事我都想聽。”
師:“對,每一個臉譜都有著他們精彩的故事,以后我們可以請爸爸媽媽和老師講給大家聽。”
。ㄔ谝陨系膶Ρ刃蕾p觀察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帶領幼兒感知了解了臉譜的色彩搭配、花紋圖案、繪畫方法、表現(xiàn)手段和與角色性格的關系等創(chuàng)作特點的活動,促進了幼兒觀察能力的發(fā)展,為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方法和依據(jù),豐富了幼兒的藝術設計想象空間。)
三、在京劇曲牌的伴奏下,客人根據(jù)幼兒意愿用油彩為其勾畫京劇臉譜,
讓孩子們感受畫臉譜的全過程,從中體驗京劇藝術帶來的快樂。
通過《花花綠綠看臉譜》的活動,對于我有三點啟發(fā):
1、藝術欣賞、感受與體驗的經(jīng)驗積累,有利于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也是藝術教育的成功前提,及重要組成部分。在第一次活動時,我也是利用欣賞歌表演《說唱臉譜》,
請幼兒猜一猜京劇角色,但是由于幼兒前期經(jīng)驗不足,任憑我怎樣提示啟發(fā)孩子們一個京劇人物也不認識,什么問題都答上來。沒有辦法,我只好把臉譜的類別、特點及顏色與人物性格關系等知識現(xiàn)躉現(xiàn)賣地干巴巴地講給幼兒聽,整個活動變成了我的一言堂,課堂氣氛顯得單調(diào)死板,缺少呼應,活動沒有一點生色。通過李老師的幫助和自己的思考,使我認識到以京劇為主題的單元活動同其他藝術教育一樣,不是簡單的告知,而是讓幼兒在感知與體驗的基礎上大膽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要喚起孩子們對京劇臉譜的興趣及角色人物的了解,不能光靠教師主觀意識的傳授,而是要以藝術欣賞、感受與體驗的經(jīng)驗積累為前提,這樣不僅有利于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也是藝術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活動成功的有力保障。所以,在本次活動前,我們采取了師生互動將收集的有關京劇臉譜的藝術作品投放區(qū)域角或主體墻布置,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帶來的是什么臉譜角色,豐富其欣賞感知京劇臉譜的經(jīng)驗,事實證明,這一經(jīng)驗的積累為歌唱表演《說唱臉譜》及游戲猜角色提供了感性基礎,創(chuàng)造了互動氛圍,使幼兒與演員的交流輕松自然,為整個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創(chuàng)造家園良好的京劇教育氛圍,調(diào)動家長教育資源,有利于鞏固提高幼兒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注重利用家長這一良好的教育資源。京劇雖然是中國的國粹,但是現(xiàn)在了解其魅力的人并不多,離孩子更是比較遠的主題。為了爭取家長的全力支持和主動配合,我通過家長會、親子活動等一些能與其交流的時間里,不失時機的向他們宣傳介紹有關京劇的知識及《小戲迷》單元活動,并印發(fā)了家長信,向家長闡明這一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動員家長幫助我們收集有關京劇的書籍海報,音像資料、照片實物等。號召家長多給幼兒講述京劇知識、介紹角色故事。隨著家長的幫助,我們班有關京劇的資料越來越多,其種類也漸漸豐富。特別是家長為幼兒講述的京劇故事,使孩子們熟悉了京劇的故事情節(jié),了解了京劇的人物角色,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幼兒也經(jīng)常把自己了解的京劇知識通過繪畫作品、詩歌表演、藝術游戲等形式反饋給家長,在這種家園互動的循環(huán)中,幼兒所認識到的京劇內(nèi)容可以鞏固,家長的藝術修養(yǎng)也能提高。為此我班家長還撰寫《從奧特曼謎到小戲迷》、《甜甜學京劇》、《小臉譜、大文章》等隨筆互相交流幼兒在《小戲迷》單元活動中的體會。
3、綜合藝術手段形成藝術教育合力,豐富京劇臉譜的認識感受。在這次活動中,我不斷思考如何把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綜合運用到教學活動,采取了歌表演欣賞、猜角色等活動,通過視覺沖擊幼兒欣賞京劇臉譜展示,聽覺刺激幼兒感受京劇音樂伴奏,演員自我介紹引發(fā)幼兒回憶京劇角色故事,動態(tài)形象學習幼兒嘗試模仿京劇角色動作造型等活動,充分利用京劇的形象、聲音、色彩、動態(tài)吸引幼兒。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京劇臉譜的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我改變上一次那種照本宣科背臉譜顏色與性格特點關系的方式,而是用簡單語言帶領幼兒回憶了《包公審石頭》的故事,在演員的配合下,強化幼兒對“黑臉——包公——鐵面無私”的臉譜與角色關系的認識。幼兒聽得津津有味的同時,還自己分析出臉譜之間的相同之處,并提出還想知道其它人物的名稱、兵器及故事等……這種采取了音樂、美術、戲劇表演及文學故事講述綜合的藝術教育形式,形成了教育合力,加強幼兒對京劇角色的了解,豐富幼兒對京劇臉譜的認識感受。
總之,這次活動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生動有趣、彼此呼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韓老師利用多種手段對幼兒進行京劇藝術教育活動已有七年,她自己設計實踐了《小戲迷》單元教育活動,分六個課題,從中班開始進行,這是其中的一節(jié)活動。老師運用了戲歌欣賞、對比欣賞、互動欣賞等教育手段,挖掘京劇臉譜中的藝術要素,使幼兒在了解感知京劇凈角特點的同時,藝術欣賞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