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5 23:12:35
皮亞杰告誡我們:兒童的數(shù)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教會的。在數(shù)學教育中,我們已經(jīng)逐步認識到幼兒建立一個新的數(shù)概念,必須通過對材料的接觸,施加動作反復擺弄和探索,積累經(jīng)驗建構新的概念。所以,如何使操作活動在計算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通過對教學策略的挖掘和應用,我發(fā)現(xiàn)兒童不僅學習計算的積極性增強了,而且語言、想象、邏輯等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一、貫徹自主性策略,確立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改指令為設疑,引發(fā)幼兒自主探索。幼兒進行自主性的探索學習,需要調動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與方法,還需要有正確的導向。教師在操作時不能只用指導性指導,也不能“隨意放羊”,需通過對材料的美化、適當?shù)脑O疑、引疑,既引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又對幼兒操作目的有積極的引導,使幼兒在探索過程中,很好的發(fā)揮主動性。如:學習4的組成。提供給幼兒4片雙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紅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張印有花朵圖案可讓幼兒涂色的紙。請幼兒玩“撒花片”游戲,每撒一片就根據(jù)花片停住后顏色分布的數(shù)量在紙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顏色分布的數(shù)量與前幾次不同,就可依次畫在紙上。這樣,每次撒后,孩子們就要比較對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斷。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還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如:4顆星星撒廠去,出現(xiàn)了都是同一種顏色的情況,就會提出怎么辦?有的孩子會發(fā)現(xiàn)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話,總是與其中的一組情況一樣,從而產(chǎn)生疑問,這樣有利于幼兒獨立性、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
二、善用游戲性策略,激發(fā)幼兒主動活動的積極性。
在操作活動中加上游戲情節(jié),可以將“就事論事”的擺弄材料,變?yōu)槿の兜氖帜X并用的活動,使幼兒的各個感官都能積極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兒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如學習數(shù)的形成,需要幼兒反復進行添上1個、去掉1個的練習。設計操作材料為一朵梅花,每個梅花瓣都畫有一個小圓點,讓幼兒用它玩“開花”游戲:先把每個瓣向花蕊折成合攏樣。每個一朵梅花,操作時首先看見花蕊的1個小圓點,每打開1個花瓣,就增加一個小圓點,1個圓點添上1個圓點是2個圓點,……依次打開。花開完再收花瓣,每次收攏一個花瓣,就是去掉1個小圓點,即6個去掉1個是5個……,由于操作具有簡單的游戲情節(jié),幼兒多次“開花”、“收花”興趣不減,達到了反復練習,體驗數(shù)形成簡單規(guī)律的目的;另外,也可用指定操作規(guī)則和獎勵的辦法來加強操作活動的游戲性。如?的組成,幼兒每兩人一組,每組幼兒7片雙色花片,每人輪流進行,在輪到自己撒花片前把花片分成兩份,雙手各拿一份,同時記牢手中的數(shù)量,如3和4,若花片落下時,顯示出剛巧是4片紅色和3片白色花,則為“中獎”,將給一朵小紅花,在這富有刺激性的游戲中,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的組成上,也就自然記準了7的幾種組成方法,為了中獎,他們還會反復多次操作,學習的積極性就一直比較高。
三、活用互動性策略,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
有時在操作活動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間小,幼兒整理能力弱,往往剛開始操作就出現(xiàn)材料混亂的局面,極大的影響了幼兒操作的目的性。這時,運用互動方式,讓兩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幼兒搭配,輪流操所,共同記錄,如9的組成,每兩人一份巧巧棒(共9支),把9支棒分給兩人有幾種分法,兩人輪流操作,一起記錄,兩人互相檢查,互相糾正,有問題協(xié)商解決,或共同質疑;能力弱的還可得到能力強的幼兒的指導和鼓勵,面對小伙伴,能力弱幼兒沒了思想壓力,不再有是否對錯的顧慮,“玩”的大膽、積極。這樣使幼兒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四、運用針對性策略,使幼兒樂于動手。
一般來說,操作活動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但3—6歲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特點、接收能力不同,年齡越小,差異越大,因此,小班幼兒操作活動以個別為主,中班在個別操作的基礎上,可以增加合作,如兩人輪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數(shù)字到箱中摸出相應數(shù)量的實物。大班幼兒則可以用多種形式開展操作活動。如小組活動:“撕紙列算式接龍”,要求幼兒把一張畫有許多個同一物體的紙撕成兩部分,組內(nèi)幼兒從頭到尾一次輪流撕,并根據(jù)撕的物體列出相應的加減算式。在操作安排上,有計劃、有組織的學數(shù)、學算操作活動,中大班多一些;小班的操作活動,一般以結合日常生活的游戲為主,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玩耍中感知數(shù)的概念。
五、巧用激勵性策略,激發(fā)幼兒向上
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與動作往往能激發(fā)幼兒持續(xù)、愉快的探究,能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增強信心。另外可用環(huán)境的激勵作用,例如在墻面上布置“紅星角”,激勵幼兒不斷爭添星星。最后,教師應細心觀察,及時指導。
幼兒獨立的進行操作活動,客觀上為老師觀察幼兒如何活動提供了條件,并從中獲得信息反饋,比如教師可以看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對操作任務的理解程度,以及操作活動的步驟、操作材料的使用情況,尤其是對那些個性較內(nèi)向的幼兒,從操作表現(xiàn)中可及時了解他們的實際水平,而對大部分幼兒來說,教師既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操作的成功之處,又可及時了解存在問題和困難,從而適時的提出建議或予以啟發(fā)指導,這樣,就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都能開展與其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探索活動,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