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2:56:43
【內容提要】
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由于幼兒的主體自我意識比較差,活動的目標意識不很強,因而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更應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本文主要是從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水平以及游戲的安全性、趣味性、積極主動性、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探討如何在游戲中貫徹幼兒主體性原則的。
【關鍵詞】游戲主體性
【正文】
游戲是幼兒普遍喜愛的活動,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從繁華的都市到純樸的鄉(xiāng)村,從古樸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園,人們隨時隨處可看到孩子們在興致盎然地做各式各樣的游戲,游戲中應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讓幼兒主動活動,確保幼兒在游戲中發(fā)展主體性。所謂主體性,就是人作為主體時在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最本質的特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綜合體,其最基本的成分是人的自信心、積極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核心的成分是創(chuàng)造性。人的主體性與發(fā)展問題已經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基本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發(fā)展和培育人的主體性,也正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
那么,具體到幼兒園實際工作中應如何在游戲中貫徹幼兒主體性原則呢?
一、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fā)展水平
首先,組織實施游戲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針對不同的年齡班,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其難度應適中。如“老貓睡覺醒不了”的游戲,情節(jié)比較貼近生活,易被幼兒接受,適合小班幼兒。中、大班幼兒競爭意識明顯發(fā)展起來,尤其是大班幼兒想象、注意、思維力有了較大飛躍,簡單的情節(jié)、玩法和角色關系已不能吸引他們,必須提高難度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因此,應為中、大班幼兒選擇競賽成分較大的游戲,如“螞蟻搬豆”、“節(jié)節(jié)高”等。另外,在確定幼兒游戲的目標時,應依據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提出切實可能達到的目標,不可超越幼兒現(xiàn)實的發(fā)展階段,好高騖遠,讓幼兒“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這樣會使幼兒因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而降低對游戲的興趣。
二、確保游戲的安全性
1994年《中國兒童狀況分析報告》顯示,城鄉(xiāng)兒童的死亡原因中,意外事故排在首位。幼兒意外事故發(fā)生率高,主要原因有:(1)設施問題;(2)幼兒身體很稚嫩,各器官還未發(fā)育完全;(3)成人的過分呵護造成的幼兒自身防護意識的淡漠和保護能力的不足……諸多原因使幼兒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不知所措。所以教師在組織游戲時應把安全因素放在第一位考慮。為此必須做到:
1、準備工作中,教師應確;顒訄龅厣系钠餍禑o松動的、損壞的,發(fā)現(xiàn)損壞的玩具應及時采取措施,剔除不安全因素。
2、游戲之前應對幼兒講清楚玩具的玩法,交待明白注意事項及嚴令禁止的做法,同時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教會他們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游戲中使用的玩具、用具應是安全無污染的,符合幼兒園玩具的基本要求。
三、保證游戲的趣味性
游戲之所以成為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幼兒之所以對游戲情有獨鐘,是因為他們愿意玩,覺得游戲好玩,能夠從中體味到別的活動中所沒有的樂趣,從中獲得無窮的精神享受。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②認為:驅使兒童去游戲的,不是別的,正是心理活動的唯樂原則;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③也指出:游戲給幼兒以歡樂、自由與滿足。可以說,趣味性是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之中的一個強大動力。例如:由于幼兒對故事《小熊請客》中小熊的憨厚、熱情,小貓、小花狗、小公雞的親切、懂禮貌等性格很喜愛,以此為基礎的表演游戲就備受幼兒青睞。
四、尊重幼兒的積極主動性
游戲是幼兒主動參與的活動,幼兒游戲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贊賞、表揚,更不是為了獲得獎勵、報酬,而是樂在其中,為了游戲而游戲,游戲活動本身就是目的。教師應當讓幼兒在積極的活動中感知和體驗周圍環(huán)境,而非強制性地學習。同樣一件事物讓幼兒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做,可以使幼兒獲得不同的學習經驗。例如:給幼兒一盒拼裝玩具,是讓他獨立探索拼裝的方法解決問題還是成人手把手地教給他拼裝的辦法,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是不同的。前者是游戲活動的過程,也是幼兒積極活動的過程,能使幼兒獲得主動的經驗,產生成就感,獲得自信心,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后者則是幼兒被動的活動過程,幼兒沒有機會自己探索和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與步驟,不利于幼兒主體性的培養(yǎng)。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