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2:52:50
今年我接了一個新班,在新入園幼兒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每次玩完玩具后,地上撒得到處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不懂得分享與合作;吃不完的飯菜就悄悄地倒掉等等。針對這些情況,我經過觀察與探索,認為應該加強幼兒責任心的培養(yǎng),為此我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發(fā)展的主要途徑之一,榜樣塑造著成長中的幼兒,促使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面對幼兒每次完玩具后的殘局,我都會傷心地說:“小玩具,是誰把你丟這著兒了,你是不是想回家,我送你回家好嗎?”于是把玩具拾起來,放回原處。幼兒開始時好奇,也學著做,時間長了,潛移默化,他們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輕拿輕放,把玩具收好放好。孩子們在模仿中進步了。
二、分配給幼兒任務,賦予一種責任。
讓幼兒在完成任務中增強他的責任心效果是最好的。如:安排幼兒值日,當值日生,就有責任整理小毛巾、水杯、分碗勺等。再如:我班正在搞的每人養(yǎng)一盆花活動,每一盆花上都寫有小朋友的名字,每人負責給寫有自己名字的花澆水,搬出去曬太陽。這是老師給他們的任務,也是一種責任。孩子們很感興趣,在活動中大大增強了責任心。這個活動效果很好,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里也負責給花澆水、松土等。相信這種對花的責任心會遷移到更多方面。
三、教會幼兒對同伴負責。
針對幼兒不會分享與合作的情況,我在讓幼兒多聽多看有益的、相互關心的故事、錄像的同時,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對同伴負責。如:我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時,提醒能力強的幼兒去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進行“結對子”、“好朋友”等活動,讓他們在一日活動中體驗同伴之間的情感,懂得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四、引導幼兒觀察成人的工作和生活,學會體貼關心他人。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多種形式介紹成人的勞動,讓幼兒懂得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和老師也會累,也需要你的關愛。如學習歌曲《我的好媽媽》,讓幼兒知道媽媽上班很辛苦,我們要關心她。觀察老師的工作,如知道老師每天都要拖地、打水、打飯等,也很辛苦,要尊重老師的勞動,不隨地扔紙屑,不浪費飯菜等。
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責任心,是一項重任,我們幼兒教師責無旁貸。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社會做自己的貢獻,培養(yǎng)一個個有責任心的人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