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2:07:54
幼兒的交往對象有同伴、教師和成人,交往能力的學習主要有語言、方法、主動性及情感等方面。不同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只有擴大交往的范圍,掌握交往的策略,兒童的交往能力就能獲得提高。良好的交往能力和態(tài)度是幼兒身心發(fā)展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現(xiàn)在幼兒園的幼兒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受到父母過度的保護,容易產生“惟我獨尊”的優(yōu)越感,具有強烈的“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幼兒易產生不愿與他人交往的心理障礙,變得頤指氣使、脾氣暴躁,性情怪僻、不和群體、不易與人交往。故此,我認為,幼兒的交往信心與能力的培養(yǎng),對他們的人格素質的健康發(fā)展十分迫切和重要。此外,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信心與能力將有助于幼兒更好的走進社會群體。為此,我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氛圍,樹立幼兒交往能力的信心
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氛圍,鼓勵幼兒交朋友,可以使幼兒在民主平等的氛圍的中,陶冶性情,克服“惟我獨尊”,“以我為中心”的意識。
現(xiàn)在,獨身子女在家大多數被捧為“小皇帝”,由于缺乏一個“兒童群體“的環(huán)境,他們的情緒和態(tài)度都表現(xiàn)出”“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幼兒入園后,與他人在一起,難以適應民主平等的交往關系,以致影響到幼兒交往能力和交往語言。教師要鼓勵幼兒多交小朋友,跳出自我封閉的圈子和大家“打成一片“。創(chuàng)造一個“兒童群體“的環(huán)境,幫助他們學會平等、互讓、互相幫助的道理,克服“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讓幼兒在互相交往中得到平等、互讓、互相的愉快體驗。
教師在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切忌把交往當作是上對下的命令,命令幼兒做什么,不做什么,使幼兒的交往思維受到限制,變得“前怕虎,后怕狼”,阻礙幼兒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二,設計活動方案,提高幼兒交往語言的技能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心理,設計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交往語言的技能。這種交往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獲得:
1,情景引入發(fā)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扮演各種角色,學會幾種交往技能的句型。如扮演民警角色的游戲,遇到老爺爺過馬路,會說:”老爺爺,我扶你過馬路好嗎?或問”你有什么困難呢?我來幫你。”在玩坐汽車的游戲中,“乘客”之間發(fā)生碰撞,教師應應當幼兒角色說抱歉的語言,“對不起,我不小心碰到”你等。
2,探索多種語言表達方式
為了幼兒能與同伴叫朋友,語言表達的方式就有幾種。如,有的開門見山地說:“我和你交個朋友好嗎?”有的婉轉曲折,“我和你交朋友,會玩得很開心的”。探索多樣性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促進幼兒更好地與人交往。
除了教幼兒用口語交往外,還可以用形體語言交往。如運用表情、動作來表達交往的目的。
三,多讓幼兒與陌生人往來,參加游戲,增加交往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膽量。
多讓幼兒與陌生人往來,參加游戲是增加幼兒交往技能的實踐機會。
教師多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在游戲實踐中增強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在我們工作實踐中,要幫助幼兒從交往信心與能力,交往語言中,促進起社會行為的發(fā)展,使幼兒早從“自我中心”狀態(tài)解脫出來,成為能適應社會、能與人愉快合作和相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