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5 22:02:33
如東縣群力幼兒園 錢蕓
當今的幼兒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使他們無意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幼兒園、家庭應攜起手來,讓孩子學會在享受愛的同時,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愛,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愛,以及學會關心、幫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愛護分物;愛護動植物;愛護自己的物品,使其成為具有愛心、樂于助人、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愛心”培養(yǎng)
二、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愛”的環(huán)境
三、利用節(jié)假日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四、家庭中愛的教育
當今的幼兒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大多數(shù)幼兒久而久之無意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這是我們現(xiàn)行教育的一種悲哀,即在為孩子付出大量愛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老師,愛所有關心自己的人。因此對幼兒進行“愛心”行為教育,讓孩子學會愛迫在眉睫!
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愛心”培養(yǎng)
目前的幼兒園教材中,“愛心”行為的教育目標,還不像其它學科那樣明確,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制訂相關“愛心”行為的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保浞掷脤W科教材中的“愛心”素材。
在幼兒園的教材中,有一些關于“愛心”行為的教材,對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語言活動:《幫助熊奶奶》,該活動目標為根據(jù)圖片內容了解熊奶奶遇到了哪些困難(腿腳不便的熊奶奶過十字路口、在門前臺階上摔倒、在衛(wèi)生間滑倒),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如何去幫助熊奶奶解決困難。但活動并沒有到此結束,而是讓“愛心”行不斷延伸,讓幼兒講講自己還為老人做過哪些好事,并將后來為老人做的好事畫下來,放置區(qū)角,引發(fā)了幼兒更多的關愛老人的熱情。又如: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免》,教育活動不僅是停留在故事內容上,更重要是讓幼兒感受分享的快樂,學會關心別人和感激關心過自己的朋友。
。病⒃谟螒蚧顒芋w驗中“愛心”。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運用幼兒游戲自主自愿的特點,將愛心教育貫穿于游戲中,誘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娛樂中愉快地體驗“愛心”行為。例如角色游戲《公共汽車》,老師以“老奶奶”的角色和幼兒一起游戲,從而引導幼兒為行動不便的老人讓座等活動,并從中感受到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愛心”
全日制的幼兒園幼兒每天的在園時間近10個小時,這期間他們中會發(fā)生許許多多的事,教師要善于做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機,隨時隨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兒扶起跌倒的朋友,幫別人卷衣袖、系鞋帶等,看到后都及時給予表揚,并教育其它小朋友向他們學習,看到別人有困難,主動去幫助。
二、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愛”的環(huán)境
陳鶴琴先生說:“怎樣的環(huán)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因此,可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以愛為主題的內容。
。薄⒅黝}墻的精心布置
小班有一個“彩色的世界”的主題活動,根據(jù)主題活動,我創(chuàng)作了《摘果子》墻飾。之后帶領幼兒共同觀察,引導幼兒講述墻飾的內容:高高的大樹上掛滿了五彩的果子,小兔、小刺猬們等小動物們來摘果子了,可樹太高了,夠不著了,沒關系,大象來了,長頸鹿來了,猴子來了,大家一起幫忙摘果子,好開心!此外小朋友們還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出了用梯子來幫忙的好辦法。幼兒不僅理解了墻飾的內容,更懂得看到別人有困難,要熱情幫助,要做個樂于幫助、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自然角的悉心照顧
班級自然角里擺滿了各種小朋友喜愛的動植物,有色彩斑斕的金魚,嬌柔可人的含羞草,含苞欲放的菊花,孩子們都瞪大好奇的雙眼,老師一再囑咐,要愛護花草,只許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蓻]過幾天,金魚死了,花兒折了。其實這位教師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讓孩子真正地對這些花、草、魚產生愛意。在讓孩子欣賞花、草、木、樹、鳥、獸、蟲、魚的同時,更應該讓每一個孩子真正懂得動植物都是有感情的,得關心它們,愛護它們。給它們澆水,除草,喂一喂動物,植物、動物便長得好,這就是感謝他們,孩子們收到這份感謝,能不高興嗎?一份驚訝,一份發(fā)自心靈的自豪便萌發(fā)了,于是小小的心靈就有了愛的念頭,誰也不會再去損傷這些寶貝們了。
。、愛心氛圍的營造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時刻充滿愛的老師,時刻關注、愛護我們的孩子,讓愛始終盈滿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常用喜愛的目光去注視孩子,經常與孩子拉拉手,摸摸他們的頭,使他們在一種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別人對他的愛,將每周固定的一天定為分享日,讓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歡的玩具帶來幼兒園與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別人愛的同時也慢慢學會主動給予別人愛。
三、利用節(jié)假日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一年中,有許多節(jié)日,可利用各個節(jié)日對幼兒進行教育,例如:三月八日婦女節(jié),通過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夸媽媽;學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及開“三·八”慶祝會,向媽媽獻禮物等一系列活動,不但使幼兒知道,3月8日是全世界勞動婦女的節(jié)日,了解媽媽勞動的辛苦,而且懂得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好媽媽,激發(fā)了幼兒更加愛媽媽的情感。又如:九月初九是老人節(jié),通過教育活動《老人節(jié)》,使幼兒知道每年的九月初九是老人節(jié),布置幼兒任務幫助家里的老年人做幾件力所能及的事。再通過談話活動,啟發(fā)幼兒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表示對老人的關心,孩子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說,把好吃的東西先給爺爺奶奶吃;有的說奶奶累了,幫奶奶敲敲背;還有的說,奶奶渴了,我給奶奶倒杯水喝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幼兒更加懂得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并且體會到:關心幫助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四、家庭中愛的教育
家長要為孩子作出“愛心”榜樣,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是社會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幼兒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長,且幼兒好模仿,可塑性較大,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幼兒。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以身作則,善待長輩、關心幫助別人、愛護公物,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另外,家長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愛心”行為的電視節(jié)目,讓幼兒觀看,講述有“愛心”行為的故事給幼兒聽等,以激發(fā)幼兒的“愛心”行為。
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自身要有較強的“愛”的意識,豐富的“愛”的情感。教師對“愛”的行為的情感趨向往往是幼兒的情感導向,幼兒對人、對物的態(tài)度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感染。因此,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樂意關心、幫助別人,愛護動、植物等,輕拿輕放,妥善使用保管物品等,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幼兒,教育幼兒,時時處處為幼兒樹立好的榜樣。例如:發(fā)現(xiàn)有個幼兒身體欠佳時,老師主動關心他,當幼兒生日時,向他表示祝福,并自制生日禮物送給他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點就是愛人。我們認為培養(yǎng)熱愛人的感情和關心人的強烈意向是蘇維埃學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務之一。這也更是我閃國家教育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務之一。幼兒園、家庭應攜起手來,讓孩子學會在享受愛的同時,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愛,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愛,以及學會關心、幫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動示愛;愛護分物;愛護動植物;愛護自己的物品,使其成為具有愛心、樂于助人、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主要參考文獻: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