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19:11:21
“規(guī)程”指出:靈活地運用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注重活動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的發(fā)展。
反思平時的繪畫教學,總是層次清楚,步驟完整,總是教師示范、講解,再幼兒模仿或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上課似乎得心應手。其實存在著不少弊端。其一,提供給幼兒范畫,等于給幼兒的繪畫內容加了框,幼兒的作品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其二,對幼兒提出的繪畫要求是統(tǒng)一的,而幼兒本身在美術繪畫方面存在著差異,所以繪畫是水平懸殊不一、極左極右,在最后展示的環(huán)節(jié),畫得差的幼兒還要遭到同伴的嘲笑。其三,老師指導時并無預定目的性、計劃性,看見哪個幼兒繪畫時有困難就去點撥一下,這樣的知道少而散,試想,全班三四十個幼兒,老師怎么照管全面呢?因此常常不能滿足每個幼兒的要求。
怎樣能讓孩子們的作品豐富多彩,怎樣能讓每個孩子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個性,怎樣能讓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又能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樂?怎樣既面向全體幼兒,又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呢?我嘗試使用分組指導法,覺得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能促使幼兒在不同層次都有所提高。下面,我又是如何進行操作的呢?
在開學初,我利用美術活動對全班幼兒的繪畫水平進行了大致的了解,然后依據(jù)幼兒的繪畫水平,把他們分成幾大組,在繪畫活動中,幾組水平層次的范圍不變,但誰去哪一組,卻是動態(tài)的,可按發(fā)展水平,及時調整。這樣可以滿足能力不同,繪畫水平不同,使每個孩子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自信。
繪畫時,我根據(jù)分組情況提出稍高、一般、稍低的要求。如畫小熊,我就分組提出幾種要求,鼓勵水平較好的幼兒畫出2種動態(tài)以上的小熊,并合理布局畫面,大膽添畫,充分反映秋天的美景,表現(xiàn)一定清節(jié)。水平稍次的幼兒在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內容時,可與同伴小聲商量添畫哪些背景。再次一點的只要獨立繪畫二種動態(tài)的小熊,依次類推,有困難的可請老師幫助。
指導時,我首先吸引幼兒繪畫的興趣,然后新授新內容的繪畫方法,提出全班總要求后幼兒繪畫,作畫時,我盡量取消范畫,鼓勵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為,我不想讓孩子模仿,希望孩子作品的個性得到張揚,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這時,我和合班老師分別進入每一大組,提出不同要求,接著再有目的地按計劃重點指導每一大組的繪畫,并同時兼顧其余兩組幼兒的繪畫情況。但每次重點指導的對象不斷更換,幫助每個層次的幼兒提高。
實踐證明,分組指導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能促使幼兒在不同層次上都有所提高。但有利有弊,若長期使用分組指導,幼兒間差異會日益加大。為避免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每隔兩周要打亂一次幼兒的大組后重新分組,發(fā)揮幼兒相互影響的作用。我愿和大家一起探討,使分組指導更有利于繪畫能力的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