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23:09:38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幼兒自主學習是以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發(fā)展幼兒個性為宗旨,以更好的發(fā)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幼兒按自己的意愿主動地學習,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理論是一種現(xiàn)代教育思想,它摒棄了以往“被動學習”和“他主學習”的弊端,以幼兒為中心,著眼于幼兒的主動發(fā)展,促進每個幼兒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的一種指導性的教育理論。在傳統(tǒng)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的是機械的模仿及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幼兒的學習被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冷落。那么,教師應如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發(fā)揮幼兒在認知活動中的主體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對幼兒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fā),乃是激起幼兒對所學的內容的興趣。即來自幼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tǒng)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體驗,使幼兒全面發(fā)展。因此,面對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到創(chuàng)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chuàng)設形象情境。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于優(yōu)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可以寓教于樂,在教學中,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xiàn)教學內容情境或收集與內容相關的實物、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如:在繪畫《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并布置了《小小汽車展》環(huán)境,幼兒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fā)生了興趣,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汽車中來。由于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一定的認識,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熱情,在作畫中,非常自如,積極主動,想象力也非常豐富。
2、故事啟迪,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畫《神奇的手》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里呀……”。通過故事啟迪,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fā)和引導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幼兒表現(xiàn)的欲望非常強。小朋友們個個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兒畫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畫出了“手”氣球,有的畫出“手”花瓶……。
3、設疑啟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疑慮,思之始,學之始。”思維的啟動,無不被問題所誘發(fā),沒有問題就沒有緊張的思維活動。在學習活動中,將幼兒置于問題情境中,幼兒有了疑問會去發(fā)現(xiàn),去探討、去創(chuàng)造。這樣可激活幼兒學習新知識的積極狀態(tài),促使幼兒不斷去思索,不斷去嘗試解決新的問題,使幼兒正真主動地獲取新的知識。如:繪畫《螞蟻》活動中,我提出了“螞蟻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螞蟻的家在哪兒?”“螞蟻在干什么?”“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螞蟻的頭上有什么?像什么?”等問題。幼兒在問題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帶著問題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了。
4、讓幼兒表演,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
愛表演是兒童的天性,幼兒每當在表演情境中,非常興奮,會產生強烈的表演欲望,容易融入角色學習的情境中。這樣,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直接體驗。不但可使教育內容具體化,更能使幼兒從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到知識,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啟發(fā)點撥,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幼兒是一個個體,個性不一,能力有別,知識經驗缺乏或認知策略不當,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即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點撥,借助當時的情景、材料、提出問題,起鋪墊導向的輔助作用。
1、當學習活動出現(xiàn)困惑時,教師提出問題給予適當?shù)狞c撥。幼兒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困惑時,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及時給予點撥,能為幼兒掃清參與學習的障礙,以將鼓勵幼兒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學習。“點撥”不是傳統(tǒng)的講授法而是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注重啟發(fā)式,在幼兒踮著腳且夠不著的情況下,教師給予點撥。如: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心怡小朋友在做“蝴蝶”,翅膀和身體用膠水粘來粘去粘不牢時,她開始表現(xiàn)出極度的焦慮,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時,我對她說:“我們平時除了用膠水來粘貼固定,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用來粘貼固定的?”經我的啟發(fā),她去找來了雙面膠、透明膠,通過不斷的嘗試,解決了難題,獲得了成功。教師的適時介入,給予點撥,又一次引發(fā)幼兒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2、拓展升華,激活幼兒繼續(xù)參與學習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可運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幼兒想象與創(chuàng)造,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如:繪畫《有趣的蝸牛》活動中,當幼兒繪畫了一只蝸牛的主體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啟發(fā)性的語言:“你畫的這只蝸牛是蝸牛一家中的哪個成員?蝸牛寶寶和爸爸、媽媽在做什么?”“蝸牛寶寶為什么哭了?誰來幫助它?”“蝸牛寶寶喜歡在哪兒玩?等等,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啟發(fā)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xiàn)了繪畫創(chuàng)作的高潮:“我現(xiàn)在要畫蝸牛爸爸,蝸牛寶寶騎在蝸牛爸爸的背上去動物超市”“我是畫蝸牛寶寶的圖書破了在哭,小鳥、蝴蝶都來安慰它”“我畫的是蝸牛一家去春游”幼兒邊說邊畫,其樂無窮,非?鞓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