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21:47:13
在人的各種感知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及空間時間知覺)活動中,視覺占主導地位。研究表明:人從環(huán)境中獲得的大部分信息(約80%)是通過視覺傳遞給大腦的,而色彩感知覺(即色覺)在視覺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學家的實驗更揭示了這樣些個事實:那些對色彩有敏銳感覺的兒童往往對色彩辨認的知覺度也較強。這類兒童在性格上往往表現出熱情開朗,對周圍世界感受豐富,心理健康;對新事物的認識有強烈的渴望,善于交際;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自控能力。因此,根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各階段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色彩感知覺,對于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5~6歲的幼兒,能逐漸辨認光譜中的全部色相和較明顯的色彩明度。這時,幼兒對色彩感知覺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目的性、持續(xù)性和概括性,但自覺地組織和支配色彩的能力還很差;同時,這個時期同一年齡的幼兒色彩感知能力存在個別差異和性別差異。根據以上這些特點,我們是從三方面來培養(yǎng)幼兒的色彩感知能力的。
1。通過多種玩色游戲,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馬克思說:“色彩的感受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根據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遵循繪畫學習的原則,我們首先教幼兒認識三原色,明白紅、黃、蘭是三種基本的顏色。通過反復運用之后逐漸培養(yǎng)幼兒能獨立搭配自己喜歡的顏色,并能繪合色彩的冷暖,深淺明暗程度進行合理搭配色彩,最后引導幼兒如何正確布局畫面,并要求作品層次清楚,如主次、遠近分明。
幼兒往往有很好的直觀映象記憶,并對色彩明亮、鮮艷的東西能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如我們在幼兒園里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小班幼兒用他們喜愛的色彩畫線條、畫圓圈,雖然沒有創(chuàng)造什么形象,但孩子們仍樂此不疲。這是因為孩子們對色彩產生了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在小班的吹畫活動中鼓勵幼兒在畫紙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顏色水,再用吸管從不同的方向吹,畫面上的顏色相互流淌融合,創(chuàng)造出色彩斑斕的圖畫,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幼兒認識基本色,再辨別較多的色彩,培養(yǎng)幼兒對色彩的興趣。我們在中班的染紙活動中,教幼兒將宣紙折疊成形狀后,用紙角蘸色,由于該紙的吸水性強,顏色就自然滲透到里面去,這樣就出現暈染的藝術效果,重復蘸取不同的顏色之后,色彩相互滲透,出現了有趣的色調變化,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教師引導幼兒認識色彩的冷暖、深淺、明暗、強弱的不同,繼而認識調配色。在大班的噴灑印畫活動中,我們先讓幼兒在白紙上覆蓋不同形狀的紙片,用裝有顏料水的噴霧器噴灑整張白紙,不同顏色交替噴灑到紙上,顏料相互混合就產生色調變化的效果,當揭開覆蓋在上面的紙片,就顯現出留有空白的各種圖案。這種種趣味玩色活動都能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強烈興趣,從中還能讓幼兒了解三原色及間色、復色產生的過程,從而使幼兒更好地感知色彩豐富多樣的變化。
2。從大自然中尋找色彩,認識色彩,培養(yǎng)幼兒感受色彩的能力
孩子們的幼年,是一片寬闊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過這團野火,孩子的世界會變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讓我們來做他的“美的導師”。我們先從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帶著他們接近大自然。§
我們組織幼兒欣賞大自然的美、社會生活的美以及各種藝術的美,尋找色彩、感受色彩。幼兒置身于大自然中,藍天白云、旭日斜陽、青山綠水、奇花異草、七色的彩虹、繽紛的霓虹,幼兒們無不興高采烈。觀看各民族五彩的服飾,幼兒享受著色感的美。優(yōu)美的教育環(huán)境,對幼兒的色彩感的培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我們根據四季的變化創(chuàng)設了四個季節(jié)性的主題活動,春天百花爭艷、夏天碧海黃沙、秋天紅葉飄飄、冬天白雪皚皚。觀察兒童畫,我們可以發(fā)現,年齡越小的孩子,對自然界的向往越大。他們的每一張圖上,總少不了一個笑瞇瞇的太陽公公、一座綠綠的山或者一朵鮮艷的小花,可見,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我們應當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fā)現,并讓他們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是有助于幼兒形成色彩美感的。
3。運用中外名畫,提高幼兒對色彩的表現力
提供不同題材的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名人名作作為欣賞的內容也是必要的。這些藝術作品可以是國畫、民間藝術、建筑物等。開始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色彩飽和鮮明、與幼兒生活較為接近、易懂的名畫。如梵高的《向日葵》,馬蒂斯的《穿時裝的女人》、《金魚》,蒙德利安的《紅黃藍構圖》。又如民間藝術中色彩渲染的京劇臉譜、剪紙、純手工編織品的等。在欣賞活動中,我們可讓幼兒先進行比較,教師再與幼兒一起加以評點,你會發(fā)現,名畫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在欣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學習、模仿名畫中色彩的搭配,并嘗試著將它們反映到自己的畫面上,從中提高他們對色彩的表現能力。
幼兒有了豐富的色彩感知覺后,才會用色彩來表現所觀察到的事物?梢姡匾曈變浩谏矢械呐囵B(yǎng),既開闊了幼兒的視眼,同時還為今后藝術才能的發(fā)展,打下重要的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