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02:53:15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這一代的孩子以后面臨的競爭更激烈。競爭是指不同的群體或個體為了同一目標展開爭奪,促使某種只有利于自己的結果獲得實現的行為或意向。就拿我們都熟悉的“搶椅子”游戲來講,它的規(guī)則就是椅子數量一般比參加游戲的人數少一個。當音樂伴奏響起時,游戲者圍著椅子朝同一方向行進,當音樂一停,游戲者立即搶坐椅子(每張椅子只能坐一人),搶到椅子坐的人為暫時的勝利者,反之則為失敗者被淘汰出場。依次循環(huán),直至椅子數為一,此椅子最后的得主即為最終勝利者。這個游戲是鼓勵個人競爭的,現在這個社會處處充滿了競爭,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競爭是殘酷的,但也是現在孩子必須學會的,所以現在的幼兒園也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不可否認,適宜的競爭可以成為一種鞭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強個人的成就動機,促進個人不斷努力學習和進步。但由于競爭者各自的目標之間存在著消極的相互關系,即一個人只有在其他成員未能達到目標時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彼此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表現出更大的互礙性。這種個人競爭一旦過多,也會對幼兒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使幼兒逐步變得自私、孤僻、猜疑、妒忌,不利于其健康發(fā)展。以至長大成人后,心理發(fā)生負面的偏移。甚至為了成為各種競爭的勝利者,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可以不擇手段,置法律、道德、輿論的規(guī)范于不顧。但個人若沒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則難以站穩(wěn)腳跟,不過一味強調競爭,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認識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競爭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合作.
那如何能使競爭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呢?那就需要合作。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愿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幼兒園新《綱要》社會教育目標第二條明確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使競爭與合作就存在著矛盾,兩者之間是對立的、相互排斥但又有密切的聯系,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兩者參與作用的比例成分不同而出現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只有兩者相互協同,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個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鼓勵競爭,更提倡合作。適度的競爭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激勵自我實現與我自我超越,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個人潛能。互助合作則能啟發(fā)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并能夠培養(yǎng)同情心、利他心、善心,使孩子學會合群、善群、利群。一個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獲得他人的支持與合作,因而會大大地增加成功的概率和可能。
就拿我們的傳統項目“拔河”來講,它是分兩隊進行。比一比那對先把對方把過紅線。這是就需要各隊的隊員合作把個人的競爭轉化為集體的競爭。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為了競爭而學會必要的妥協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戰(zhàn)略聯盟;在競爭中尋找一切合作機會,在合作過程中強化競爭功能;競爭對手通過強強聯合,賦予成員競爭能力進而起到強化競爭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合作性的競爭
如何才能引導幼兒能從小具有合作性競爭的素質呢?
1、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性競爭意識,積極提倡并學會進行公平正當的競爭
班級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的家庭教育,他們的性格也都各異。但這些孩子生活在同一個集體下,相互影響,相互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如何去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公平競爭等等,逐漸在班級中形成這種氛圍。這種合作競爭意識應隨著孩子年齡的見長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小班幼兒來講,競爭意識還非常淡薄,而到了中大班以后,這種意識越來越強烈,那么教師就可以在一些活動中適當的提出要求,比如在建構活動中,要求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活動,并在以后此類的活動中提出不同的合作性競爭任務,使孩子漸漸養(yǎng)成這種意識
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進行公平正當的合作性競爭,讓孩子意識到要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和他人共同努力付出的基礎上。例如,區(qū)域活動中,“餐廳”一直是孩子比較關注的地方,因為活動人數的限制,很多孩子都來向我訴苦。于是,我就建議開個招聘會,招聘“廚師”、“點菜員”、“服務員”、“領班”、“經理”等。要求想去“餐廳”玩的孩子能說出自己的特長適合做什么職務。這樣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無論干什么,都需要用真本領和同伴很好的合作,才能在競爭中不會被淘汰。
我們隨時都要鼓勵幼兒通過發(fā)展和提高自己在與他人的公平正當競爭中獲勝;鼓勵幼兒和同伴要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在競爭中獲得共同發(fā)展。在幼兒的生活中及時糾正一些不公平競爭現象,以真正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2、通過多種活動讓幼兒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發(fā)揮交往的主動性
我們的新《綱要》非常強調幼兒主體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現代社會非常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它包括自信心、堅持力、抗挫性等。只有主動地邀請他人合作,主動參與他人的活動,才能建立起良好合作的開端,在合作中進行良性競爭。消極等待和回避都是不可取的。我班的唐儀卿小朋友是個很內向的孩子,小班讀了一段時間后就休學了,中班才開始重讀我們班級,照理來講,她對小朋友不是完全陌生的?伤诟黜椈顒又斜憩F得卻是非常被動。尤其在玩建構游戲和戶外自由活動的時候,這個弱點表現得相當突出。有好幾次戶外活動時,我看見她一人站著,看其他小朋友興高采烈的玩。剛開始,我就找了幾個孩子帶著她一起玩,可不一會兒,她又回到我身邊,我問她:“儀卿怎么不玩了?”她低著頭說:“沒人和我玩。”我只好一邊鼓勵她,要勇敢些,自己學會和別人交朋友,多和小朋友一起玩,一邊又鼓動班上其他小朋友幫助她,和她交朋友,和她一起玩,如此三番五次。一兩個月過去了,她進步都不大,總希望別人來主動邀請她,而且在活動中總希望別人主動拉她的手一起玩,否則,她就瞪著兩眼站著看。最后使得其他小朋友都不太樂意和她玩。而和她同時從中班插進來的另外小朋友,沒幾天就和班上小朋友相處得象老朋友似的。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孩子主動性成分的大小,影響著他們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和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成正比。只有讓孩子學會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們才會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為和他人合作、競爭奠定良好、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要通過多種活動,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與家長共同努力,讓他們學會主動地發(fā)展自己,從而獲得積極主體性的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