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7:00:08
三、科學耐心糾正發(fā)音
3—6歲的幼兒由于生理上不夠成熟,不能恰當的支配發(fā)音器官,所以他們往往發(fā)音不準。幼兒發(fā)音的困難主要在不善于掌握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幼兒發(fā)元音錯誤較少,錯誤往往在輔音,這是因為輔音要依靠唇、舌、齒等運動的細微分化。幼兒由于唇舌的運動不夠有力,下腭不夠靈活,因而發(fā)輔音時往往不夠清楚,說出來的常常是兩個語音之間的音。這為幼兒學習語言,特別是英語造成很大的阻礙。但是,隨著幼兒發(fā)音器官的不斷完善和成熟,上述毛病是可以改變的。在英語活動中,我就經常碰到幼兒發(fā)生以上的發(fā)音錯誤。例如:早上點名,幼兒應該用“I’m here”來回答我,可是靈靈卻發(fā)出“I’m kere”的音來,我對她的發(fā)音予以糾正,但是經過三、四遍之后她還是發(fā)kere的音。我停下手里的點名工作,把她叫到我的面前,口對口的糾正起來,一遍又一遍,漸漸地我胸中的無名火燒起來,我也感覺到她開始有緊張了,聲音因害怕而顫抖,舌頭也不聽使喚了,嘴里的音越發(fā)越含糊。我停止了糾正,強壓住內心的急噪,耐心地說:“喝,喝水的喝,說說看。真好,再說一次。”“h h h,h-ere—here。”第一次,她還是說錯了,我在糾正了一次,終于我驚喜的聽到她的口中發(fā)出輕輕的聲音“here”,我高興極了,對她大加贊揚,下面的小朋友們也情不自禁的拍起手來。之后,我開始自。河變阂粫r發(fā)錯音是很正常的,關鍵看教師如何糾正,還要想想在教的時候是否忽略了什么。于是我想到,here這個音在聽覺上是很容易與kere混淆的,所以在教之前,應該讓幼兒搞清h和k的區(qū)別,這樣就能避免孩子發(fā)錯音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是否能正確的發(fā)音,教師都應該教會孩子正確發(fā)音,因為這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影響。
四、挖掘幼兒記憶的潛能
幼兒雖然年齡小,語言發(fā)展不完善,但是經過實踐,幼兒記憶力并不差,關鍵是怎樣去挖掘。孩子對自己理解的、容易發(fā)音的單詞記憶特別好。例如:apple、boy、jelly、cat、dog等。孩子對歌曲、兒歌的記憶力特別好。例如:“Hello”、“Round and round”、“I can say my A、B、C”等,平時只要一播放這些歌曲或兒歌,孩子們就會興高采烈的參與,而且樂此不疲,有的孩子甚至在自由活動中也會唱起來,一個孩子唱錯了,其他孩子還會糾正他。這都表明,孩子的記憶力并不差,關鍵是教師教授內容、設計活動是否是他們感興趣的,是否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只要是具備這些特點,孩子們就一定會將所學內容牢牢記在心里。
另外我還發(fā)現,幼兒對英語的反饋大多集中在第二次,或者說是復習課上。我把他稱之為“奇妙的第二次”現象,在設計活動時我也充分考慮到這一特點,不強求幼兒的第一次反饋,注重第二次的溫習。
五、注意動靜交替
教學互動中的趣味性并不是指幼兒英語教學一定要準備很多游戲,而是指老師要成為多面手,如會扮鬼臉、會學動物講話等,讓學生在游戲中興奮的歡呼、大叫,玩的開心。因為喧鬧的活動容易虜獲孩童的心。但是我們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動,幼兒會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無法潛心到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上面,甚至與如果過于興奮,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反之,我們如果只是一味地靜,又違背了幼兒的天性,很難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掌握情況,注意動靜的結合。
六、創(chuàng)設多層次的課外語言學習環(huán)境
實踐證明,英語教學僅僅靠孩子每天20分鐘的學習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學習只能讓孩子掌握零星的單詞,達不到英語教學的目的。由于幼兒園是整班教學,除了每天固定的15—20分鐘游戲化的課堂語言訓練外,孩子的一日常規(guī)通常都由教師安排,因此,教師應著力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使英語教學深入到一日常規(guī)的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要堅持不懈運用日常英語,例如,早上幼兒來園時,要對孩子說“Good morning、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等日常用語,這樣,孩子在模仿后會愿意說,也可以使不太會說的孩子得到鍛煉和提高。孩子說得熟練后,還會主動對老師家長說,這就能使英語基礎教學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教師要對孩子說“Stand up、Raise your hands、Put down your hands”等。在午睡時對孩子說“Silence please!、Don’t talk、Close your eyes”等?傊蠋熗ㄟ^動作等肢體語言的提示,努力讓幼兒猜懂老師的意思,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僅會理解句子的意思,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僅會理解句子的意思,還會模仿老師的發(fā)音并讀出句子。
其次,創(chuàng)建活動區(qū)域。在活動區(qū)域中投放生動有趣的圖片,動物紙偶等,能吸引孩子。孩子只要有空,就會主動地指讀單詞,或是拿起紙偶,兩兩結伴玩語言游戲,愉快地游樂于英語語言的氣氛中。另外,區(qū)域活動有利于教師對兒童的個別指導,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對于性格內向、不愿表達的孩子,可以在小小的區(qū)域中鼓勵孩子大膽地講述,老師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以使孩子也得到進步。
最后,提倡英語閱讀。英語閱讀是十分重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閱讀是一種習慣,而習慣最好是從小培育。我們讓小孩從小學英語,決不是想讓他們當一只兔子,很早起步,快速到達那棵樹,然后就在那里睡覺。而是要讓他們產生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英語教學要從娃娃開始,我們要不斷探索,摸索適合幼兒英語教學的新路,讓孩子們開開心心、充滿自信地通向英語王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