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3:24:49
三、鼓勵求異,敢于設疑
經驗和知識是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但要將經驗和知識轉化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常常需要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利用,尤其是求異思維的運用。
1、鼓勵多問多疑
在語言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多問、多疑。有科學家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人的思維從疑問開始。”如在講述故事《三只蝴蝶》時,幼兒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三只蝴蝶分開來躲雨不是更安全、更淋不到雨嗎?飛來飛去淋得更濕,要生病的。”又如故事《龜兔賽跑》,有幼兒說::“兔子為什么要在比賽的時候睡覺呢?它不會先跑到終點再睡嗎?”在鼓勵幼兒求異思維時,即使幼兒提出的某些問題是可笑的,某些問題是錯誤的,我也抱著贊賞的態(tài)度,并幫助幼兒分析原因,變錯誤的為正確的。
2、設開放性問題
針對幼兒好奇的特點,對其未知事物進行開放性的質疑,以此點燃其投入活動的興趣及求知欲。我在活動前導語、活動中點撥等巧妙布疑,引發(fā)幼兒思維。如故事《小螞蟻上天》時,我一開始就讓幼兒思考“小螞蟻”和“蒲公英”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呢?為什么?幼兒起先對出示的小螞蟻和蒲公英圖片并不在意,就等著老師把故事講下去,然而這一問,就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從而引發(fā)幼兒的思維呈輻射狀,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又如上《我給月亮做衣裳》時,有幼兒問:“月亮為什么沒有一件合體的衣服?”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求知欲我就說:“是呀!為什么呢?”我建議幼兒每天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經過一段觀察時間后,請幼兒說說月亮是怎么變化的?幼兒說:“有時像小鉤,有時像小船,有時像半圓……因為它老在變化,所以沒有辦法給它做合體的衣服。”在實際觀察中,幼兒得出了結論,豐富了知識。
3、用多種比較方法
在語言活動中,運用比較,引導幼兒對相似、相反的概念或事物間的聯(lián)系進行比較,是開啟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較有效的途徑之一。
我經常采用的比較方法有:
①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間的比較,如《白雪公主》中惡皇后與七個小矮人對待白雪公主的不同態(tài)度,讓幼兒得出好與壞、美與丑;同一角色前后不同表現的比較,如《不怕冷的大衣》中小白兔鍛煉前后的不同行為及語言,讓幼兒明白得失。
、谡`知識的比較,如兒歌《顛倒歌》,讓幼兒辨別正與誤。
③同一事物縱向的系統(tǒng)性比較,如談話《我在長大》,通過對自己從小到大的行為比較,獲得對自我的一些認識?傊\用不同的比較,有利于幼兒理解、記憶,也有利于處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4、嘗試剖析趨同
這主要是引導幼兒的思維向同一方向集中,讓幼兒對事物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掌握,透過不同的現象抓住其本質。如創(chuàng)編故事《貓醫(yī)生過河》,運用的是“水可載物”原理,運用這一原理讓幼兒思考面對已有的條件貓醫(yī)生可以怎樣過河,又如看圖講述《大象救兔子》,我引導幼兒思考分析大象的特征,從而啟發(fā)幼兒講出大象救兔子的方法。
5、會遷移和想象
一般而言,語言活動的內容向幼兒展示的是建立在其生活經驗基礎上的間接經驗,教師所要做的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將活動內容中的經驗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以擴展其思維。如學習詩歌《我的手》,我引導幼兒用詩歌的眼睛去觀察理解周圍的環(huán)境,用繪畫的方法遷移作品經驗,讓幼兒畫一畫“我的手,像一本書,打開來有什么,有什么,還有什么……”如此活動,幼兒不僅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而且還為下一步擴展想象和語言表達打下了基礎。再如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后,老師讓幼兒用撕紙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種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等。做好后,讓幼兒邊演示邊講,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想像力。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動手、動腦,發(fā)展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比較和判斷的能力,幼兒學得主動、活潑,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二十一世紀需要創(chuàng)造型人才,創(chuàng)新精神是未來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不衰的動力”,現在的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著祖國未來的發(fā)展,學前期是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在語言活動中運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發(fā)掘和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具有深遠的意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