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3 12:47:02
三、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容,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
在選擇了合適的活動目標以后,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活動目標和各章的教法提示,先考慮教學內容的范圍。還以“復習6以內的加減運算”為例,這方面的教學內容應包括:(1)交替出現(xiàn)加減運算的式題,讓幼兒進行運算,要求算得又快又準確;(2)請幼兒列出得數(shù)不超過6的加法算式,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加法交換律;(3)在進行6以內的加減運算時,注意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在確定了教學內容以后,教師就可以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了。在設計時,要根據(jù)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進行。如幼兒的大腦皮質在學習開始時,活動能力較低,以后會逐漸提高。根據(jù)這一點,在設計活動時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開始的活動時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以后再逐漸提高難度,把活動引向高潮。又如,根據(jù)大腦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興奮過程與抑制過程的運動規(guī)律,在安排和設計活動時,難度和份量適當?shù)膬热莶庞欣谂d奮與抑制的集中;相反,難度過大或過小,份量過重或過輕的內容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會加重大腦皮質機能活動的負擔。由此,在設計和安排活動時,教師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適當(不多也不少),難點不要大多;難點應該安排在活動的中間部分,不宜安排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和結束部分。
在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時,還要考慮活動的新穎性,并力求使自己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體現(xiàn)出來。如有的教師善于用語言引導幼兒,在安排活動時,就可以多考慮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fā)和引導幼兒去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需要提醒的是,設計的新穎性不是要教師玩花樣,不是要教師絞盡腦汁想出什么驚人之舉。新穎性是與合理性、可行性相結合的,離開了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新穎只能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敗。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們不妨這樣設計:(1)根據(jù)教師口頭應用題的題意列出得數(shù)不超過6的加減算式,在列出算式后必須說出算式中的加數(shù)與被加數(shù)、減數(shù)與被減數(shù)分別表示題目中的哪一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義;然后請幼兒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說說這個答案表示什么。例如教師可出這樣的一道題:“小平吃了3顆糖,小明吃了2顆糖,小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幾顆糖?”請幼兒列出算式:3+2=,請幼兒說出算式中的3和2分別代表什么(3代表小平吃了3顆糖,2代表小明吃了2顆糖);然后請幼兒算出算式的答案:3+2=5,請幼兒說出5代表什么(代表小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幾顆糖)。通過對算式中各個數(shù)字所代表的意義的分析,幼兒就進一步了解了6以內加減運算的含義。(2)出現(xiàn)許多得數(shù)不超過6的加減運算式題,讓幼兒分組,以競賽的形式進行運算。這部分的內容要多一些,時間要長一些。一旦幼兒出現(xiàn)運算錯誤,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分析,看看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在運算過程中,引導幼兒看清加、減符號,以免算錯。(3)請幼兒列出得數(shù)不超過6的加減運算式題,然后將其中的加法式題找出來,請幼兒寫出交換加數(shù)與被加數(shù)以后的加法式題。如幼兒寫出3+2=5,教師就請幼兒將3和2互換,問幼兒答案有沒有變,為什么不變(因為它們只是交換了位置,數(shù)字并沒有變)。
四、考慮活動設計的合理性,進行必要的修改與充實
在活動基本設計好了以后,教師就要考慮設計的是否合理。此時,除了要考慮是否遵循了前面已提及的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外,還要考慮時間的長短是否合適。在小班,數(shù)學活動以20~25分鐘為宜。在中班和大班,數(shù)學活動以30~35分鐘為宜。教師要考慮自己的活動設計是不是難點太多,如果太多,就有可能超出預定的時間;如果沒有難點或難點太少,就可能達不到預定的時間。
此外,教師還要考慮在活動設計中,是否注重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是否安排了幼兒操作活動、參與探索活動的內容,如果沒有,勢必影響幼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發(fā)揮。
最后,教師還要再一次考慮自己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是否估計正確,預定的教育目標能否達到,教育內容是否合適,活動設計是否體現(xiàn)了自己的特長,是否合理,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