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30 18:02:37
——教師激勵性言語行為對幼兒自制力的影響初探
湖北省直機關第二保育院梁麗娟楊慧玲
內容摘要:
我院從“激勵性言語行為”課題的多個方面進行了研究,本年我?guī)У氖切“,年齡都在三歲左右,我在本班挑選了四名自制力較差的幼兒B1、B2、B3、B4進行客觀而詳實的跟蹤觀察和記錄。本文以原始的實況記錄為切入點,選取自制力這個角度,擬從激勵性言語行為對幼兒個性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進行認真的分析,意在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建議,不斷促進,幫助教師們在激勵性言語行為的運用上更準確、更靈活、更有效,并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激勵性言語行為個性自制力
自制力是幼兒意志品質中意志活動特征的一部分,也屬于個性心理過程的一部分。自制力是個人對心理和生理困擾的忍受能力,反映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調節(jié)、控制能力。幼兒到三歲左右,在正確的教育下,有些兒童已經掌握了初步的行動規(guī)范,并學會了自我控制,如不隨便要東西,不搶別人的玩具,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也不會無休止的哭鬧。而另一些孩子則不能自己控制自己,或自我控制能力教弱,加上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經常是遷就,因此造成當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以任性、哭鬧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幼兒園中這樣的幼兒有很多,我們嘗試通過激勵性言語行為的手段,對幼兒的自制力發(fā)生影響,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個案實錄:
B1、B2、B3、B4情況分析
B1:是屬于年齡偏小的幼兒,雖然上過一學期托班,但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上課時沒有紀律觀念,隨心所欲,常常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行動。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望,活潑大方。
B2:是在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個大家庭里長大的,家長很遷就她。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顯得有點霸道,不會同別人商量,顯得很急燥,缺乏控制能力,參加游戲活動也沒有堅持性。
B3:是一個活潑聰明的孩子,特別喜歡學習,但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小動作,很容易受周圍事物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
B4:對自己的約束力較差,是非判斷能力還不夠,自我保護意識也較差,常容易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傷害到自己。
實錄一:
在音樂課上,小朋友們都隨老師的伴奏在原位上唱歌跳舞,位置很小,B1一個人跑到最前面,其他的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和她一樣跑到前面,擠成一團。老師說了請小朋友回原位上跳,大部分小朋友上位了,B1仍然站在前面,不肯上位。配班老師把她牽上位,并對她說:“B1,要聽老師的話,不要跑到前面去。”她點點頭。隨后她高興的跳著跳著又到前面來了。這時我停下了音樂,對全班小朋友說:“B1跳得真好,如果大家都到前面來了,擠著了就不好跳舞了,是嗎?”孩子們齊聲說:“是的!”我又看了看B1,對她說:“B1跳得可好了,我們請她到前面表演給小朋友們看看!”她高興地邊唱邊跳。
實錄二:
在區(qū)角活動時間,B2來到圖書角,拿起一本《幼兒畫報》坐到位上翻看起來,我就說:“看看B2真乖,會自己看書了。”可她翻了兩頁,就一下子翻到書的尾頁去了。她拿起書又跑到圖書角把手中的書往架子上一丟,眼睛就盯著旁邊一個小朋友手中《豬八戒吃西瓜》的書,先是和他擠在一起看,后來就想搶B那個小朋友的書,搶了好幾次可沒有搶到。于是她就離開了自己的位置,一會跑到美工區(qū)拿剪刀剪了幾下紙,又跑到數(shù)學區(qū)拿小拖狗拖著滿教室跑。我把B2拉到一邊,問她:“你最喜歡玩什么游戲?”她看了看那個小朋友對我們說:“我喜歡看書,就是那個小朋友的那一本,可他不給我看。”我笑著對她說:“想看別人的書,那還不容易,不能去搶,要和別人商量的,別人同意了才行,或者等別人看完了再看,我以前也和我的同學這樣換過書看喲!你去試試看吧?”她點點頭。然后我們一起找那個小朋友并和他商量,他大方的說:“好吧,我現(xiàn)在看完了給你吧!”B2拿起喜歡的書,認真地看起來。看到她這么認真,我走上去摸摸她的頭,抱了抱她,并豎起了大拇指,她開心地笑了。
實錄三:
英語課上,孩子們都在跟讀英語,B3的聲音特別大,還不時地站起來動張西望,一會讀一會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話。我點了他的名,請他坐好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樣,他馬上坐回位置上去了,繼續(xù)跟讀。不一會兒又開始跪在凳子上了,眼睛不時的到處望,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彎下腰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對他說:“B3小朋友最愛學英語了,英語說得可好啦!”說完后,他又馬上坐好,認真的跟讀英語,玩英語游戲。時不時的還看看我,我都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伸出自己的大拇指,他很開心一直堅持到英語課結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