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6-27 00:04:19
1936年11月,被蔣介石驅趕到“剿共”前線的東北軍官兵,布滿西安街頭。他們被迫流亡關內,有家歸不得,有仇不能報,卻為反共反人民的內戰(zhàn)去賣命,人人心頭都郁結著悲苦怨憤,要傾吐,要爆發(fā)……當時正在西安
二中教學的張寒暉,天天見到這種流浪彷徨的慘景,耳中充滿嗟嘆痛苦的呼聲,于是便譜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以飽含著熱淚而帶有哭泣似的音調,傾吐著悲憤交加的心聲: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
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
歌曲的結構是帶尾聲的二部曲式。傾訴性的音調貫穿全曲,兼有敘事和抒情的特點,真切感人。旋律以環(huán)回縈繞、反復詠唱的方式展開,感情越來越激動,具有回腸欲斷的效果。當尾聲唱出呼天叫地似的旋律時,歌曲達到高潮,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要求起來抗爭的力量。張寒暉譜成這首歌曲后,親自教給學生演唱,后來又傳到東北軍的學生隊伍里,不久就唱遍了東北軍。“西安事變”爆發(fā)后,西安城里已到處可以聽到《松花江上》的歌聲,并且迅速傳遍全國。音樂家劉雪庵曾將這首歌編入《流亡三部曲》中,但不知作者是誰,只得署以“佚名”。埋頭苦干的革命音樂家張寒暉,就是這樣代表人民傾吐呼號,為我們留下了這首不朽的戰(zhàn)斗性的悲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