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24 09:13:06
幾十年來,社會學家一直爭論人類慷慨或自私的品質(zhì)來自遺傳還是成型于社會塑造。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是先天與后天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蚺c社會文化均對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的形成發(fā)揮作用。另外,實驗還顯示,沒有兄弟姐妹的兒童更加慷慨。
人類并非生來就懂得分享。瑞士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在幼年時期通常表現(xiàn)自私,直到七八歲才懂得與人分享。專家認為,這一突然轉(zhuǎn)變是人類基因和社會文化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3至4歲兒童最“自私”
瑞士蘇黎世大學恩斯特·費爾主持的實驗中,229名3至8歲瑞士兒童應邀參與3輪不同實驗。
各輪實驗中,每名兒童面臨兩種選擇。研究人員向每名兒童分別展示一張其他兒童的照片,要求這名兒童在3輪實驗中分別就如何與照片上的兒童分配所得糖果做出選擇。
第一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得一份糖果并需做出選擇,把糖果全留給自己還是平分給另一名兒童。第二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三份糖果,繼而選擇把兩份糖果分給另一名兒童、自己留一份,還是與另一名兒童平分。第三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兩份糖果,選擇全部留給自己還是與他人各得一份。
面對“利益”考驗,不同年齡段兒童做出不同選擇。
費爾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發(fā)表論文說,3至4歲兒童普遍顯現(xiàn)“利己”傾向,不考慮其他兒童的利益。5至6歲兒童的表現(xiàn)相差無幾。7至8歲兒童則有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
實驗結(jié)果顯示,第一輪實驗中,近80%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平分一份糖果,而非吃“獨食”。第三輪實驗中,盡管面對獲得雙份糖果的誘惑,仍有多于40%的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平分兩份糖果。相反,3至4歲兒童中不足9%選擇平分。第二輪實驗中,多數(shù)7至8歲兒童不愿意讓另一名兒童獲兩份糖果,而自己僅得一份。
獨生子女更慷慨
幾十年來,行為學家和社會學家一直爭論人類慷慨或自私的品質(zhì)來自遺傳還是成型于社會塑造。
研究發(fā)現(xiàn),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是先天與后天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基因與社會文化均對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的形成發(fā)揮作用。
費爾說,“平等觀念與分享行為也可以由生物學和基因造成。”
另外,實驗還顯示,沒有兄弟姐妹的兒童更加慷慨。這一結(jié)果出乎意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