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23 23:15:51
胎兒能不能聽到音樂和欣賞音樂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支持者認為,胎兒不僅能聽到音樂而且能欣賞音樂,因此胎教是進行優(yōu)生優(yōu)教必不可少的形式和內容。反對者則認為,胎兒能否聽到和欣賞音樂并沒有嚴格的科學事實和實驗來驗證,說胎兒能聽到和欣賞音樂只不過是未經證實的理論,獲益的是商家,受害的是孕婦和胎兒。更有人認為,音樂胎教只不過是偽科學者或商家杜撰出來,用于賺錢的說辭。
事實上,胎兒能否聽到和欣賞音樂的確沒有嚴格的科學研究加以證實。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一些基本的科學原理,還要結合最新研究的一些成果來分析。
第一個問題是胎兒能否聽到聲音?這個問題似乎不難解決,這取決于:一是胎兒的感覺器官——大腦和內耳是否發(fā)育成形和成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受精卵成長至4周左右,耳泡便開始形成。到20~22周時,胎兒的內耳已長成成人大小。6個月時胎兒的聽覺神經系統(tǒng)便基本成熟。二是聲音的傳播。人能聽到的聲波振動在20 到20000赫茲之間,這類聲波在不同媒介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氣、肌肉組織和水中,聲波傳播的速度分別為343米/秒、1775~1 785米/秒和1450米/秒。這就是說,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最慢,在肌肉組織中傳播最快,居中的是水。胎兒要聽到聲音必須通過這三種聲音傳播介質——空氣、母體的腹部及子宮肌肉組織和水(羊水)。由于聲波在這三種媒介中都能傳播,所以第二個條件也成立。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聽覺和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成熟的胎兒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
但是,胎兒能否欣賞音樂,這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了。由于聲音在不同媒介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悠揚的旋律經過幾種媒介的輾轉之后必然大打折扣,音量、音質、音高和音強都會發(fā)生變化。經過肌肉和羊水的折射和吸收傳播后的音樂肯定是走了樣的,它們可能變成一些可以聽見的聲音,而且極有可能是聽不太清楚的聲音或噪聲。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對此給予了證實。
佛羅里達大學的肯·杰哈德等人發(fā)現(xiàn),胎兒在子宮中是可以聽到聲音的,但是他們聽到的不過是很不清楚的聲音,而且只能聽得到低頻音,聽不到高頻音?梢哉f,這是迄今最有說服力的一項研究。
研究人員把綿羊已經發(fā)育得比較成熟的胎兒從母體中取出,然后在胎兒內耳中裝上電極錄音器(人造耳朵),再把胎兒放回母羊體內繼續(xù)妊娠生長。此后,按照現(xiàn)在流行的胎教理論和做法,研究人員在母羊身邊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詩朗誦。羊胎內耳中的錄音器就會忠實地記錄下這些聲音,包括音高、音質和音調。最后,研究人員把羊胎內耳中的記錄器取出來,播放給30名成年人聽。結果表明,這些人對記錄器所播放的聲音(朗誦詩)的意思能正確辨別出來的只有41%的內容,而這些能辨識的內容大都是低沉的聲音。這說明,播放胎教音樂,胎兒所能接受的大都是模糊不清的聲音。
這一研究證明,目前的胎教理論和內容有相當多的似是而非和混亂。由于空氣、肌肉和水這三種不同介質的影響,胎兒即使能聽到音樂也只是模糊的,因此他們基本上不能欣賞音樂。所以,目前并無充足的理由證明播放音樂真的對胎兒有直接作用和影響。
但是,這個研究也提示,發(fā)育成熟的胎兒的確能聽到聲音,可以選擇一些柔和且低沉的音樂(低頻音)進行胎教。當然,胎教的另一個涵義是,孕婦欣賞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有利于其心境和情緒的平和與愉悅,而有了愉悅的心情母體才能保持胎兒生長所必須的營養(yǎng),并通過有利的生化環(huán)境影響胎兒的精神和心理的正常發(fā)育,其實這才是胎教的真正內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