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23 20:14:17
大家小時候,一定玩過肥皂泡的游戲吧?那隨嘴吹出的肥皂泡,在陽光照耀下呈現(xiàn)五彩繽紛的小泡泡,經(jīng)微風吹送,真是輕盈極了,讓人心花怒放,歡欣雀躍。大家或許沒有想到,小小的肥皂泡竟使那么有心的建筑師從中得到了啟發(fā):要是能把肥皂泡做成屋頂,那該多好!因為這種屋頂肯定能奪得分量最輕的冠軍,并且它的跨度也會成為世界第一的。不過,遺憾的是肥皂泡實在太不牢固了。只要稍微吹得用力些就破了,根本不可能用它造什么屋頂。于是建筑師設想,如果使它們改成氣球一類的材料,那么它們既有肥皂泡的輕盈,又有一定的牢度,倒是很有希望作為屋頂材料的。像人類在運動場上使用的籃球、足球、排球,可結實啦,任你怎樣拍打、腳踢,它們都不會輕易破裂。在游泳時使用的充氣橡皮救生圈,戰(zhàn)場上使用的橡皮充氣登陸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出現(xiàn)的飛行器—充氣飛艇,現(xiàn)代醫(yī)院里用來保護病人的充氣床墊,最新式的充氣椅子等等,它們的牢固程度是用不著擔心的。
那么,把氣球做得很大,里面充人足夠的空氣,豈不就成為一間房屋了嗎?只是人們顧慮住進這種充氣的大氣球里,會不會被充人的空氣頂住口鼻,呼吸困難呢?事實要使這個“大氣球”鼓起來,充人的空氣只需要比通常大氣密度稍高一點點就行了。而在這種氣壓稍微比大氣高一些的“大氣球”里,人的呼吸一點也不會覺得困難。這種充氣的“大氣球”,現(xiàn)在都稱為“充氣建筑。
1968年,法國巴黎的一次展覽會,建筑師就大膽地建造了一座充氣建筑,它用高強度的塑料薄膜,先做成農(nóng)村冬天種植作物的塑料大棚的模樣,然后往里面充人空氣,使里面的氣壓稍高出外邊大氣壓一點點,整個塑料膜就鼓起來了。這種既新穎又古怪的房子,吸引了眾多觀眾,轟動了整個展覽會。之后不久,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建筑師都開始紛紛仿效。
20世紀70年代,上海展覽館廣場上就建造了一個500平方米的試驗性充氣房屋,受到了許多建筑行家的重視。
如果說火奴魯魯島上,一夜之間采用短線彎鷹建造成一座音樂廳,仿佛像阿拉亭手中的神燈一樣神奇,那么充氣建筑就更加迅速了,它只需幾個小時就能夠“吹”出一座房子來。充氣建筑建造之快,役有哪一種建筑形式能與它相比較的。稱得上是世界之最。
20世紀印年代末,美國有一所大學就建造成功一座充氣式大型體育館,里面有8萬個座位,就是大型的足球比賽也可以在里面進行,而且不會受外面風雨的侵襲。其實,還有更膽大的建筑師呢。法國有位建筑師就設想過,采用充氣屋頂把偌大一座巴黎城籠罩起來。它的跨度,達到幾十千米。而且,因為高強度薄膜可以做成透明的,所以它即使架在巴黎市上空,從地面望上去仍舊是藍天白云、麗日當頭。只是風霜雨雪,再也不能對地面的生靈肆虐逞強了。這個大膽的計劃,目前雖然未實現(xiàn),但充氣建筑的身價,確實不同尋常。
除了這種內(nèi)部充氣的結構之外,目前還研究出一種稱為構架式充氣建筑的。所謂構架式充氣建筑,就是指屋內(nèi)不必充氣,而是讓屋內(nèi)的梁、柱、拱架之類,像自行車輪胎那樣充氣做成。不用磚石、木頭或鋼鐵和鋼筋混凝土做梁、柱。這個梁、柱,一旦充氣,就具有很好的剛性,十分堅固。最后,在由充氣的梁、柱架筑起來的“骨架”上,鋪蓋上塑料布、玻璃纖維布之類薄膜材料,用繩索錨固在地上,就成為一種充氣建筑了。它的優(yōu)點是不必使整座建筑內(nèi)部充氣,因而可以減少不斷補充氣體和防漏的設備的費用。缺點是建造起來不及內(nèi)部充氣的簡便快捷。
充氣建筑已普遍在倉庫、臨時住宅、野外工作人員住房等方面得到使用。并且,在水壩建設上,充氣結構還帶來了新的形式—充氣水壩。這種水壩,其實是個巨大的橡皮袋,它長長地橫在水庫出口,一旦讓袋中充滿氣,它就像一堵堅固的壩體,把水流堵住。如果水庫要放些水,只要讓袋中氣體放掉一部分就行,使用十分簡便。
建筑師預言,充氣建筑將來必會廣泛應用于廠房、倉庫、暖房、游泳池、體育場、電影院、劇院……成為“萬能”的結構。因為它的跨度可以做得很大很大,不僅可以覆蓋島嶼、城市,甚至可以用來覆蓋面積更大的沙漠、冰原。所以,它對于人類改造自然、氣候,將是最有效的形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