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兒童樂園 > 科普知識 > 人體科學 > 正文

為什么人需要睡覺?

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22 23:21:19

說兩句

  人的一生中,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于睡覺的。剛出生的嬰兒幾乎每天要睡20個小時;即使成年后,每天至少頁要睡6到7小時。

  不久前,英國皇家學會會報公布了一則歷史記錄,記敘了17世紀末葉一個特別會睡覺的人,名叫塞謬爾-希爾頓。希爾頓身體結實健壯,并不肥胖。1694年5月13日希爾頓一覺睡了1個星期,周圍的人無論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喚醒他。1695年4月9日,希爾頓及大睡起來。人們請來醫(yī)生給他放血,用火熏燙,施以各種刺激。可是全然無用。希爾頓這一次睡了17個星期,到8月7日才醒來。

  與此相反的是,有些人的睡眠時間卻少得出奇。美國《科學文摘》雜志載文介紹了一個每天只睡兩小時的人。他名叫列奧波德·波林。每天只睡兩小葉的波林并不是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他象一般人—樣安甜地入睡。而且波林白天要連續(xù)工作10小時,從不感覺疲勞或頭昏眼花。據波林自己回憶,在他五六歲時,每晚只睡6小時,而其他孩子在這樣的年齡至少要睡10小時。

  不管睡眠時間長短如何,睡覺看來是人必不可少的行為。這一點似乎已為眾多的研究人員所接受。但是,科學家們至今還不能確切地回答人為什么要睡覺的問題。睡覺的功能成了腦科學中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許多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最普遍的觀點:睡覺是為了消除體力疲勞

  最普遍的觀點認為睡覺是為了消除體力的疲勞,彌補一天勞累的耗損。“體力恢復”觀點的證據是:在睡眠的最初數小時內,大腦基底部的腦垂體會釋放出大量的生長激素,這種生長激素能促進體內蛋白質的代謝,從而促進體內組織的生長和修復。

  但倫敦臨床營養(yǎng)、代謝研究組織的彼得·加里克博士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他認為:對體內蛋白質代謝影響最大的是飲食。進食時組織蛋白質就增加,而禁食時則下降。蛋白質代謝在夜間變化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睡眠本身,而是人們在夜間不進食。

  加里克還認為,一個人不管從事何種體力或腦力勞動,不管疲勞程度如何,即便一連8到11天不睡覺,身體功能仍無損害。研究人員在一項睡眠實驗中檢查了3到5天不睡覺的人的尿液,發(fā)現這些人的尿液中氮的含量變化不足百分之一。氮是體內蛋白質代謝的天然指標,由此可以判斷,這些受試者的生理功能并未下降。此外,那些自愿減少睡眠達兩個半小時的人,在一年以后并無任何病態(tài)表現,也沒有因睡眠減少而在白天疲憊不堪。

  最有說服力的觀點:睡覺是為了消除體力疲勞和精神疲勞

  最有說服力的觀點要數美國波士頓精神健康中心睡眠實驗室主任哈特曼教授。他認為,睡覺有兩個功能:第一是消除體力疲勞,第二是消除精神疲勞。而消除體力疲勞在他看來是無容置疑的,而消除精神疲勞的功能則是近年來他在研究短睡眠者中發(fā)現的。哈特曼曾將每晚只睡4小時的短睡眠者與每晚要睡8到9小時的長睡眠者作一比較,他發(fā)現短睡眠者和長睡眠者在生理上沒有什么差異。他們的身高、體重,甚至智力都是相同的。而他們各自的心理狀態(tài)卻有很大區(qū)別:長睡眠者總是憂心忡忡,而短睡眠者卻極為樂觀。哈特曼認為,消除體力疲勞主要發(fā)生在睡眠初期的所謂慢波睡眠中,即從瞌睡、淺睡到深睡這段時間內以及深睡以后的慢波睡眠中。短睡眠者和長睡眠者幾乎以同等的比例經歷了漫波睡眠。而恢復精神疲勞主要發(fā)生在深睡以后的快動眼睡眠期。由于長睡眠者比短睡眠者有過多的憂慮,他們需要恢復精神疲勞的時間比短睡眠者長;而短睡眠者則恰恰相反。哈特曼認為:這正是每天只睡兩小時的波林的睡眠中未出現快動眼睡眠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復大腦的疲勞。他們列舉了海豚的睡眠事實。有一種海豚可以在清醒狀態(tài)下使身體休息,但是它們仍需睡眠,睡眠的方式很奇特:在一小時內輪流使一半腦子睡眠,另一半腦子保持清醒狀態(tài)。據測定,這一半睡覺的腦子是以深睡眠為主要睡眠方式的,由此看來,海豚的睡眠主要是恢復大腦的疲勞,而與體力恢復無關。海豚在睡眠時,身作依然在水里游弋。

  英國劍橋大學實用心理學專家威爾金森博士對海豚的例子不屑一顧。他認為:動物的睡眠模式不能說明人的睡眠,動物和人的進化環(huán)境不同,各自的睡眠機理當然有能相提并論。威爾金森等人發(fā)現:在禁止睡眠的實驗初期,不眠者仍能隨著旭日東升而精神振奮,在許多方面與平時并無差異。據統(tǒng)計,75%的人在一夜不眠之后,用腦電圖反應正常。即使在長期的禁止睡眠的實驗中,受試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也未見失調跡象。

  有一種觀點走得更遠,認為人的睡眠根本沒有恢復體力的作用,僅僅是人們打發(fā)黑夜的多余的本能行為。

  以上數種觀點究竟孰是孰非,目前還難以定論。由于腦內控制睡眠的神經環(huán)路極為復雜,這就給揭示睡眠的秘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