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 2009-06-21 00:21:58
孩子在外面總受欺負,確實讓家長很頭痛,教孩子還手反擊嗎,可又擔心以暴抗暴會使孩子受到更大傷害,并養(yǎng)成愛打架的習(xí)慣,這樣,長大了還得了嗎“可總是告訴孩子”不理他,他是壞孩子“之類的話或讓孩子躲開,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將來成為“阿Q”?
注重文明行為的家長可能會對受了欺負的孩子說:“別理他,告他媽媽(老師)去”或“你是不打架的好孩子”之類的話,使孩子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但家長可想到,當你不在孩子身邊時,誰能隨時給孩子這樣的安慰?他的憤懣、委屈又能贏得多少同情和幫助?只可能使孩子更退縮,受到欺負時只會怨天尤人。
有些家長可能會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就狠狠打他,別以為你好欺負。”有些家長甚至告訴孩子:“他打你一拳,你還他兩拳,讓他知道不能隨便欺負人。”當然,這是出于正義感,認為不制止欺負人的人等于是縱容他們,但家長可知道,這是在教孩子以暴抗暴,可能會使孩子成為一介武夫。這樣,不僅對解決問題無濟于事,反而火上澆油。而且,孩子對強大對手一味反擊,可能會帶來更大傷害。
專家建議
應(yīng)該告訴孩子學(xué)會反抗,不能一味地忍讓,但不是打架才能讓孩子保護自己。“該出手時就出手”,講一個小故事,或許能給家長帶來一點啟發(fā)——
籃球飛人喬丹小時候個子很高,當他要上小學(xué)時媽媽有些擔心,兒子個兒大會不會愛打架?于是,她嚴肅地告訴兒子不許打人,就這樣大個子的喬丹成為班里同學(xué)欺負和嘲笑的對象。同學(xué)們經(jīng)常打他、推搡他、搶他的東西,玩游戲時也不帶他,聽話的喬丹經(jīng)常哭著回家,有一天他哭得很委屈,父親正好在家就問他怎么回事。喬丹說同學(xué)們打他,還笑話他是大笨蛋。父親問他:“你就這樣被人打嗎?”喬丹說:“媽媽說不讓打人。”父親讓他想一想,能不能用別的辦法來反抗別人的欺負,不一定非要打架來解決。
第二天,喬丹高興地回家告訴父母,大家一起玩籃球時又有人欺負他,但他沒有打這個同學(xué),只是把他使勁按住,讓他動不了,最后不得不認輸。從這以后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了,也再沒人說他是笨蛋。還是爸爸說的對,不打架不是任人欺負,受到欺負時要想個好辦法反抗。讓人家知道你只是不想打架,可你并不是笨蛋。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