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9 11:28:38
女性研究的第二重鎮(zhèn)英國,近日宣布將撤消所有大學中的女性研究本科專業(yè),引發(fā)了綿延40年的“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是否正在走向終結的爭議?一種聲音認為,今天的英美社會再也不是壓抑和霸道的父權社會了,因此女權運動和女性研究都已過時。
“站在高跟鞋上,我可以看到全世界。”當《欲望都市》里的女主角Carrie大聲說出自我膨脹的宣言時,全世界的女孩子似乎都被感染了,雄心勃勃地認為個性張揚足以抵抗全世界。
《欲望都市》在摩登女性心目中的地位所向披靡,而在美國,那些展現女性生活(當然更大一部分是女性時尚)的影視劇《女人幫》、《口紅森林》、《穿Prada的女魔頭》、《丑女貝蒂》、《緋聞女孩》已占領了熒屏,痛快地將那些男性立場的警匪片“斬于馬下”。
而有評論指出,當“時尚”得到普及,整個社會都開始女性化了,這些熒屏上作為女性幻想而存在的形象,完全遮蔽了女性的不自由,當然也快活了商家們的腰包。
在女性研究的第二重鎮(zhèn)英國,校園開始變得冷冷清清。那些因上世紀60年代后期“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發(fā)軔而建立起來的課程,越來越無人問津。在女權運動仍然風起云涌的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愿意在英國修學女性主義課程的大學生有上百人,而到2008年7月,僅有12名女性研究專業(yè)的本科生將從倫敦城市大學(LondonMetropolitanUniversity)畢業(yè)。更悲哀的是,也許還該為這12名趕上末班車的孩子慶幸,因為他們將是所有英國大學女性研究專業(yè)的最后一屆本科生了。
英國《獨立報》評論道:很難說是什么改變了學生們的口味,令他/她們不愿再身陷這些平等不平等、解放不解放、自由不自由之類的游戲悖論中,又或者她們已不再期許女性主義另一個高峰的到來了。
女權主義已與世界脫節(jié)?
出版于1963年的《女性的奧秘》(TheFeminineMystique)被認為是“第二波”女權主義的起跑線,美國女作家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把矛頭指向美國二次大戰(zhàn)后到60年代初期的現實。“嬰兒潮”之后,女性都當起了全職家庭主婦,即便是剛剛從大學畢業(yè)的年輕女性,最大的夢想也是嫁個理想丈夫,之后別無所求地做好主婦和好母親。“女性的奧秘”就在于鼓勵女性激發(fā)潛能,外出工作,開拓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現在的狀況可能有些倒著來了。英國女性政客中的佼佼者、婦女事務大臣哈里特·哈曼(HarrietHarman)近日重新開啟了“父職教育慈善基金會”計劃——讓男人們都去學習怎樣帶小孩吧,說不定未來職業(yè)生涯會很燦爛。哈曼女士一直被男性同僚稱為“實打實的女權主義者”,而她的手腕常常相當“柔軟”。另外,她還修改法案,使得“煽動針對同性戀者仇恨的言行將面臨最高7年的刑期”;對于享受色情服務的男子,她宣稱“將處以罰款并投入監(jiān)獄”。
70年代,女性主義者爭取生育權,發(fā)動反抗家庭暴力的婦女運動,挑戰(zhàn)傳統(tǒng)對“政治”的狹隘見解,將生育問題與經濟生產聯系起來,將個人生活與政治連接起來,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代政治的面貌。墮胎權、教育權、薪資平等、投票權、性騷擾和性別歧視這些議題正是體現了她們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可如今,誰還會用這樣的女性視角看待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呢?
作繭自縛的研究課題?
經過女性主義者20年的艱辛斗爭,一門系統(tǒng)的新型學科孕育而生。女性主義理論在80年代對學院沖擊到達頂峰,改變了大學學科的景觀,并一舉從邊緣學科成為學術主流之一。如今,大學里女性研究專業(yè)的課程通常會有以下命題:sexism(性別主義)、genderstudies(社會性別研究)、womenandreligion(女性與宗教)、sexcrimes(性犯罪)、gay/lesbianstudies(同性戀研究)和identitypolitics(身份政治)等等。而一項數據顯示:全美學院中有395處開設女性主義理論研究課程。
然而到90年代初,聲稱“女性研究因為走進了死胡同而不能繼續(xù)”的聲音逐漸興起。他們認為,女性研究只是一時的熱潮,如今時髦已經過去了;既然婦女的地位已經得到提高,社會形態(tài)已經改變,議題也就無法繼續(xù)了。而此次研究專業(yè)在英國大學本科課程中的絕跡,又讓質疑獲得了意外的社會效應。他們的解釋是:在學院中消失,恰恰是女性研究作繭自縛的惡果,研究不與時俱進,便錯失了與當今社會建立溝通的可能性。任何接受主流社會價值觀的人都不可能再需要以及思索這些問題。
“女性主義研究越來越沒有新鮮感,令人厭倦并且沉悶不堪。”美國兩性研究專家克里斯蒂娜·索默(ChristinaHoffSommers,《誰偷了女權主義》〈WhoStoleFeminism〉一書作者)是質疑聲音中的中堅力量,她聲稱:“今天的英美社會再也不是壓抑和霸道的父權社會了,但大多數女性主義研究者仍假定西方婦女身受壓迫,簡直荒謬!”
然而,另一部分人相信,理論發(fā)展本身也許并不是讓年輕人打退堂鼓的真實原因,這年頭,誰不想念個畢業(yè)后好找工作的專業(yè)呢?尤其在這個學費高昂的時代。“學習女性主義?!這聽上去不太像個打算正常讀書工作的女孩干的事。”作家兼記者珍·埃德爾斯坦(JeanEdelstein)說,“女性主義的運動總被外界妖魔化,好像盡是神神叨叨、極端激進的女人的樂園,即使原來對該研究感興趣的人,也很容易被這些"噪音"干擾。”
好消息和壞消息
隨著女性研究在西方之外的許多國家生根發(fā)芽、欣欣向榮,伊朗及印度都紛紛開設本科教育課程,英國這一理論研究領頭羊的下馬令不少人驚慌失措。英國約克大學女性與政治專業(yè)教授、著名發(fā)展中國家女性問題專家哈勒·阿夫沙(HalehAfshar)表示:“在過去25年中,女性研究作為一門前沿學科,一直保持著炫目強勢的發(fā)展。它提出新問題、新思考,激發(fā)其他領域的新生命,打開了全新的視野。倫敦都市大學蘇·李(SueLees)教授的先鋒理論研究碩果累累,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聽到專業(yè)關閉的消息,我感到滿目荒涼。”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悲觀,因為傳來的既有壞消息,也有好消息。壞消息是:熱愛道聽途說、一知半解的普羅大眾很容易被媒體的宣傳操縱,《誰偷了女權主義》等被大眾傳媒作為質疑證據的著作,一夜間都成為暢銷書,瞬間制造了女權主義運動陷入危機的社會效應。好消息是:這種聲音并沒有被專業(yè)人士認可,在學院中,女性研究一直蓬勃發(fā)展,即使不被主流受,也無法判決其生死。如今的女性研究早已突破了文學、歷史和社會學等最初的陣地,心理學、人類學、教育、政治學、哲學、法律等領域也紛紛成為女權主義理論實踐的一部分,女性研究逐漸發(fā)展成一門多元學科。
在英國,包括牛津大學在內的許多高等學院,仍將維持該學科的研究生課程。倫敦性別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員瑪麗·埃文斯(MaryEvans)表示:“本科課程的結束并不預示著女性研究的窮途末路,女性文學和女性理論比任何時候都更活躍,但是教學結構和制度確實需要改變。”埃德爾斯坦女士堅持認為,每個人都該研讀女性主義批判理論。她指出,如果能在研究中結合更多主流學科,就會吸引更多人關注女性課題;性別理論對男性和女性都很重要,女權研究實際上也激發(fā)了對男性的研究。
倫敦都市大學女性研究系主任艾琳·格達洛夫(IreneGedalof)博士這個崗位上呆了10年,面臨“下崗”的她辯護道:“女性運動獲得的豐碩戰(zhàn)果讓大家掉以輕心,以為維持現狀就再也無需理論研究了。然而,如果不對專門學科進行保護,這種短暫的勝利很快會成為一個相對概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