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6-18 18:34:52
日本著名不孕癥專家加藤修教授指出:化學污染、放射線、電磁波、噪聲以及素食減肥、桑拿等一些“時髦”生活方式充當了精子的殺手,使育齡人群不孕不育的比例增至12.5%。
與會專家介紹說,在過去50年間,男性精子幾乎減少了一半,并且每年還在以2.1%的速度減少。上世紀70-80年代,精子數(shù)每毫升少于2000萬個的男性逐漸增多,到了90年代猛增到15%。而要使卵子順利受精,2000萬個精子是遠遠不夠的,若每毫升少于400萬個,幾乎不能使妻子受孕。與此同時,相伴而來的人類精子質(zhì)量的悄然衰退,畸形、劣質(zhì)精子的比例增多,其活力、穿透力、受孕率在下降。有統(tǒng)計顯示,上世紀70年代男女不育癥患者的比例為3∶7,到90年代這一比例已上升到了1∶1。
對此,專家提醒育群青年,在盡可能遠離各種污染因素的同時,一旦出現(xiàn)結婚或同居兩年以上,未避孕有正常夫妻生活卻懷不上孩子的情況,在提供夫妻同診的同時,男方應先接受檢查。這樣既可減少不必要的創(chuàng)傷檢查,又可快速診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