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7 12:59:01
目前患不育的夫婦已占人群的10%左右,尤其是男性不育比例增加。許多夫婦想要孩子,必須借助于人工受精的方法。我國開展人工授精已經有十余年的歷史,許多省市相繼建立了精子庫,為男性不育的夫婦實現了做父母的夢想。但有些醫(yī)療單位或研究機構推出“名人精子庫”,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借助“名人”的精子,生一個歌星、影星、體育明星、畫家、企業(yè)家、科學家……特別在人們比較重視優(yōu)生的現在,的確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潑、聰明可愛,長大后成為有作為、有影響的“名人”?
但是,“名人的精子是否就是優(yōu)質精子?”推出“名人精子庫”是否就能達到“優(yōu)生”的目的?據稱,對“名人精子庫”的“名人”暫時定義為,60歲以下有健康生育史,家族沒有遺傳性疾病史,并分為三類:一類是知識型,即具有副高級職稱以上或碩士學位以上者,以及知名作家、著名記者等;一類是明星型,包括體育明星、歌星、影星等;一類是企業(yè)家,主要是高級企業(yè)管理人員、金融家等。
大家知道,名人不是天生的,一般等到成名家時大都已進入不惑之年,早已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25—29歲)?茖W研究表明男子過了40歲,睪丸的重量就開始明顯減輕,一種很重要的雄激素——辜酮水平下降,部分生精細胞開始萎縮;進入50歲以后,睪酮水平急劇下降,預示著男子更年期的到來。此時,睪丸部分喪失了造精能力,精子數量減少而畸形率上升。“名人精子庫”對名人的年齡規(guī)定是60歲以下,可想而知其精子未必都是“優(yōu)質產品”。
翻開古今中外史冊,我們確實會看到,一些“書香門第”出身的孩子很聰明,但是,名人生出的孩子不一定都聰明,倒有不少智力平平,甚至是先天性癡呆或病殘兒。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并沒有生出個也當大詩人的神童;世界知名的大藝術家梵高,最后卻成了瘋子;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父輩們極少曾獲過如此殊榮的,其后代也未必都能成為科學家。誰都知道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生兒育女是男女雙方的事兒,缺一不可,即使供精的名人生殖健康,精子100%合格,如果受孕的女方生殖并不健康,卵子存在問題,又怎能孕育出健康的孩子呢?某一領域或某一學科方面有所建樹的名人,是否具備優(yōu)秀人才的素質,或者在德、智、體、心理等方面是否優(yōu)秀,恐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名人精子庫”的建立,過多地強調了男性的作用,受精卵是男性精子與女性卵子的結合,生出的孩子聰明不聰明,母親也十分重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名人精子庫”只重精子,實際上只重男人,忽視了女人確實有失偏頗。
我們不能誤認為名人必是“全才”,連精子也是“優(yōu)質產品”。更不容忽視的是,人才的造就固然離不開先天的生理素質,更離不開后天的培養(yǎng),且后天的培養(yǎng)又是成才的關鍵。以知識型人才為例,遺傳因素的作用雖不可忽視,而后天的良好教育、個人的艱苦奮斗和努力實踐才是舉足輕重的。
把社會各階層的人群人為地分成什么“優(yōu)”與“劣”是不合理的。“名人”畢競是少數,而在各條戰(zhàn)線上默默無聞忘我工作的工人、農民、教師、科技工作者等,誰能說他們不是優(yōu)秀人才呢:所以說,“精子庫”就是“精子庫”,冠以名人的提法,無非是一種商業(yè)炒作,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實際,更不合理,不宜提倡。
“名人精子庫”宣布一個名人供精者提供的精液可供5對夫婦使用,這就可能出生5個遺傳學上同父異母的孩子,這些孩子長大后,萬一相遇相愛,就會增加近親婚配的幾率,必然會產生很多的社會問題。
此外有些單位在大學校園內公開征集受過高等教育的男性精子,甚或建立“博士精子庫”,進行精子買賣活動。精子一旦成為商品必然會帶來倫理、優(yōu)生、法律等方面的不良后果,將會影響家庭和社會的穩(wěn)定。因為人與動物不同,動物可以用良種交配,人的問題很復雜,孩子出生后,將來會牽涉到繼承遺產等很多問題。這種情況一旦發(fā)生就不能逆轉。此外人工授精一旦失控將導致近親繁殖,引發(fā)遺傳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