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6-15 19:58:58
孩子,永遠是家里的寶貝疙瘩。但這個“寶貝”到底應該怎么帶,每個家長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多少年來,這本“育兒經”一直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變遷,并展現出其時代的烙印。在此,本版特請來3位極具代表性的媽媽,講述不同時代的育兒觀,并邀請北京海淀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發(fā)展中心主任閆琦和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兒保教授金星明進行逐一點評。
60年代
粗放型
吃飽穿暖不生病就行
馮淑珍(75歲):我?guī)讉兒女當年都是“粗放式”帶大的,沒現在這么多講究,他們幾個哪個不是活蹦亂跳、沒病沒災的?當時的觀念就是,只圖孩子吃飽穿暖不生病,把他們拉扯大就知足了!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習俗上是請子女多、身體好的婦女給喂第一次奶,叫做“開奶”。在此之前只給孩子喂點水。過去給孩子喂飯沒有現在這么講究,就是把高粱米煮熟了,然后用嘴嚼碎,再吐到一塊干凈的布上,用布把飯里面的汁擠出來,放上點糖當奶粉喂孩子。
小孩兒出生7天或12天,就得睡家里祖?zhèn)飨聛淼?ldquo;悠車”。所謂“悠車”,其實就是一個木制搖籃,掛在大炕的上方,有一米長,兩端是橢圓形的,上面4個銅鉤用4根粗繩子拴著,固定在屋頂的吊環(huán)里。把孩子放在“悠車”里,肩、臂和腿都要用布帶子綁住,一是防止翻身掉下去,二是讓他不“溜肩膀”,胳膊腿長得直。睡“悠車”的孩子長大身材好,沒有前雞胸、后羅鍋、溜肩膀、羅圈腿之類的毛病。但也有不好的,就是綁住胳膊腿的孩子不能隨意翻身,只能仰臥,時間一長,有些“后腦勺”就被壓平了。
那會兒根本就沒有什么“尿不濕”。尿布都是舊衣服、褲子改的,還是那種家里自己織的布,硬硬的,很粗糙。從大兒子到小女兒,我都一直在用這幾塊尿布,早就洗得泛白或變黃了。
我總覺得,孩子不是教育出來的,什么樣的孩子就該長成什么樣。平時,我會給他們唱幾首小時候就聽過的兒歌,其他時間,幾個孩子幾乎天天都去院子里瘋跑、去水庫洗澡、摸魚。
專家點評
馮女士的育兒經,絕大部分都被時代淘汰了,F在的育兒經中再不是只有“吃好”、“喝好”、“長得胖”、“別磕了碰了”這么簡單的幾個字,而是有了更多新的內涵在里面。比如,不能違背孩子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采取綁腿等方法。因為嬰兒出生后,下肢呈自然彎曲狀態(tài)是正常的,肩部和頭部也是一樣。如果過分束縛,反而會影響骨骼發(fā)育。過去孩子生得多,家長和孩子很少交流,不重視親情之間的溝通,忽視了心理教育,可能會造成其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的障礙,甚至導致性格孤僻。但值得發(fā)揚的是,過去的孩子都是滿院子跑,不像現在活動空間大多局限在家里,會更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80年代
規(guī)劃型
提前給孩子規(guī)劃人生
宋芬(52歲):我生女兒的時候是1980年。那個年代生孩子,生就生了,沒見誰想那么多。我和丈夫在單位都很忙,所以誰也不能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只能輪流管。
我女兒斷奶很早,1個月就給她喂奶粉了。因為怕燙著她,每次喂前,我都把奶瓶放在嘴里試試溫度。3個月時,我開始給她吃蛋黃,4個月喂爛面條。她大一點了,特別不愛吃飯,必須得邊哄邊喂,有時太費勁了,就開電視讓孩子看,達到多喂幾口的目的。
老人都說孩子怕凍不怕捂。每到降溫,我就給她捂上厚厚的一層,晚上反復起來,看是不是又踹被子了。
她小時候愛讓人抱著,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面,我都抱著她,全家一起看電視時,每次她不老實,就得把她放在腿上,又拍又晃,有時還得使勁地顛,這才聽話。
女兒幾個月的時候,就讓她學走路了。一來擔心地板臟,不愿讓她在地上活動,二來怕爬的時間長了,耽誤了學走路。
我們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每天監(jiān)督她做作業(yè),否則不能下樓玩。我媽說,鄰居的孩子,小時候都沒怎么管,現在也都挺有出息的?晌矣X得不對,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完全看家長怎么描繪,怎么給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我們從小就給孩子做了規(guī)劃,上什么小學,考什么高中,學什么樂器,準備多少錢留著出國上學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