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1 21:36:13
孩子對父母發(fā)脾氣,有可能是因為生理或心理上得不到滿足,或是想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此時,不妨先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然后再好好和他溝通及告知,提醒他這行為是不對的。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動怒,影響親子關系,也傷害孩子自尊心。
“媽媽,我喜歡這個玩具”
“寶寶,這個我們家里有呀!……”
“我就是喜歡這個,它和家里的不一樣嘛……”
“不允許,你不可以再買玩具了!”
“我要、我要”
“再不聽話,小心……”
相信做媽媽的總避免不了上面這一幕,你想好好地和他溝通,希望他可以乖一點,他卻非常執(zhí)意,不理會你的好言相勸,并且就在下一秒開始哇哇大哭或大叫,引起旁邊的人投來異樣的眼神。這時候,你會跟著孩子的情緒也生氣起來,還要繼續(xù)和他溝通嗎?當親子關系遭遇“冰封”,你該怎么辦?
親子間容易發(fā)生沖突的4種狀況
1、向爸媽的權威挑戰(zhàn):
孩子對爸媽的要求經常會出現試探、挑戰(zhàn)的動作。比如:在他正玩得開心時,卻叫他準備收拾吃飯或上床睡覺,第一次你可能會發(fā)現他并沒有馬上收拾,因為他覺得你可能有緩沖的余地,就在你開始提高音量,甚至走進他身邊準備發(fā)脾氣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并開始緩緩地收拾,此時大人的怒氣可能已經點燃,而他也許正在試探爸媽權威的界限在那里呢!
2、孩子的意見和爸媽相左:
有些孩子會很堅持自己的想法,此時不免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摩擦。比如:在準備出門時,孩子執(zhí)意要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出去,不管天氣或場合是否適合,這個時候,爸媽就可能會和孩子起爭執(zhí)。
3、孩子生理或心理需求不滿足:
有時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和平常不一樣表現,如:不合理的哭鬧來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做出平常你不喜歡他做的動作或行為。如果父母沒有察覺,就可能覺得孩子比平常不聽話,以為孩子在找你的碴。
4.故意犯錯:
有些孩子會故意犯錯來讓爸媽生氣,希望藉由這個方式,父母可以多注意他、關心他。譬如:家里有客人來訪,孩子可能因為你的注意力被客人分散而不安,于是開始故意犯錯,希望大家可以注意到他。
改善親子沖突的方法
孩子生氣起來,常常做父母的也容易跟著生氣,該如何化解親子間緊張的關系呢?
1、讓孩子發(fā)泄情緒
采取冷處理的方法,讓孩子繼續(xù)發(fā)泄他沒有發(fā)泄完的情緒。此時家長“不予理睬,隨你去”的表情,已給孩子暗示了家長的態(tài)度。當他的情緒逐漸恢復后,再跟孩子講明道理。
2、轉移其注意力
對于那些容易被外物所吸引的孩子來說,“移情”不失為一種方法。轉移孩子此時的注意力。當然在稍晚時候,家長還是要跟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明道理。
事后不要忘了安慰和教導
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孩子當然也有生氣的權利。如何在孩子生氣的時候給予適當且正確的教導,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家長很有可能會因為孩子的無理也跟著生氣起來,但在孩子發(fā)泄情緒的時候,爸媽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父母除了堅定自己的態(tài)度,來處理孩子強硬的不合理或故意的行為外,在沖突后,不要忘記給孩子適當的安慰和教導。因為在教導孩子的方向里是以愛為前題,雖然孩子有時無理的要求或行為讓人不能認同,但是雙方是可以溝通,如果家長的態(tài)度夠溫和且堅定,相信孩子可以接受你的要求并且遵守。
所以,下次當孩子和你生氣時,千萬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喔!并且堅定自己的立場,不因為孩子的眼淚而做出讓步,你的讓步,孩子便會在下次使出相同的伎倆來達到他的目的。
同時家長也不要忘了,事后給孩子一個適當的擁抱安慰,不吝惜再對他說:“爸爸媽媽是愛你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