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語言表達 > 正文

如何讓寶寶自理(2)

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05 12:23:51

說兩句

  父母的態(tài)度最重要

  大小便訓練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之路,訓練不得法,寶寶和父母都痛苦。父母的態(tài)度最重要。傳統(tǒng)的做法通常是,時刻提醒寶寶,要求寶寶隨時隨地按成人指令行事。到處都可以看到成人強迫玩得正高興的寶寶定時小便,結(jié)果寶寶哭,爸爸媽媽罵,F(xiàn)代幼兒教育認為,大小便訓練要充分尊重寶寶,更確切地說法應該是大小便學習。學習過程中強調(diào)寶寶自身的主動性,讓寶寶通過學習處理大小便,體會到獨立的重要性。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父母應該保持輕松寬容的心態(tài),既關(guān)注也要有分寸。大小便訓練只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每個寶寶發(fā)育程度都不同。訓練過程應循序漸進,不要和其他寶寶相比,更不能因為寶寶出了“事故”,喝斥或者打罵。否則,輕者可能讓寶寶產(chǎn)生抗拒心理,不愿擺脫尿布,直到四、五歲都不能大小便自理,重者可能影響親子關(guān)系。兒童專家特別指出:如果父母對寶寶大小便問題過分關(guān)注,寶寶可能不自覺地利用這種心理,或者消極抵抗,或者屢報假情況吸引成人的注意。

  如何幫助寶寶學會如廁:

  為寶寶選擇一個合適的坐便器。安全舒適最重要,款式不要太復雜。市場上流行的玩具坐便器,有的還帶有音樂,多半并不實用,寶寶很容易因此分心。

  養(yǎng)成寶寶良好的坐便習慣。大小便的時候,不玩玩具,不吃東西。特別要注意避免寶寶長時間坐在坐便器上,以免形成習慣性便秘。

  細心觀察寶寶大小便前的信號。比如說,當看到寶寶突然漲紅臉不動時,問寶寶,是不是要小便?然后帶寶寶坐在坐便器上。

  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想大小便的意愿。

  教寶寶自己脫穿褲子,在訓練期間,不要給寶寶穿背帶褲。

  及時表揚寶寶,讓寶寶為自己能控制大小便感到自豪。

  應就事實本身肯定寶寶的努力,不要過于夸張。

  寶寶沒能控制大小便時,態(tài)度要溫和,告訴寶寶:下次要告訴媽媽。

  幾種常用的坐便器的特點

  坐式坐便器

  靠背使寶寶可以穩(wěn)定地坐下,抽取式便盒便于清潔,不過要保持寶寶的注意力集中,據(jù)說有的

  寶寶會因受了別的吸引,而站起來就走掉了。

  跨越式坐便器

  這種方式避免了寶寶站起來走掉的好笑場面,使寶寶無法移動,但如果在冬天沒有暖氣的地區(qū)使用,則要把寶寶的褲子脫下至少一條腿,很不方便。

  坐廁圈

  墊在大人的坐廁圈上面的小號圈墊,省卻了倒洗便盆的麻煩,但必須要墊高腳,不方便隨時使用,尤其是夜間。

  過渡期

  有時,寶寶明明已經(jīng)學會控制大小便,又突然會尿床,或者白天大小便不愿意喊人。這種情況多半與寶寶的情緒有關(guān)?赡苁黔h(huán)境突然改變,熟悉的看護人離開,或者這段時間玩得太興奮等等。這種反復是非常正常的,父母應以寬容的態(tài)度看待寶寶突然倒退,找出原因,幫寶寶輕松度過過渡期。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shù)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