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市主婦 2009-06-04 11:38:31
產房里的差異
今年生孩子的產婦比以前多了至少1/3。奇怪的是,趕著生寶寶的外國孕婦也明顯增多。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2007年是60年一遇的金豬年,不少年輕夫婦趕著在今年生仔。而趕在今年生寶寶的白皮膚、黑皮膚媽媽也大增。“以往每月只有一例,今年以來平均每月至少有5例。”她們有些來自法國、美國、非洲,也有來自中東、俄羅斯等。”而不管是從生活習慣還是分娩習慣來說,外國產婦和廣州產婦都有很大差異,她們住在同一個產房、病房,不僅會發(fā)生很多有趣的事,甚至連生寶寶都會上演精彩PK呢。
外國孕婦95%自然分娩
“和外國孕婦相比,中國孕婦明顯比較嬌氣、怕痛。”張玉潔說,“外國產婦95%以上都是自然分娩,有的即使出現明顯的剖腹產指標,比如胎兒臀位等,也要求先自己試試,實在有危險,才會同意讓醫(yī)生做手術。”為什么要堅持自然生產,非洲媽咪和歐洲媽咪的理由還不太一樣。歐洲媽媽覺得,自然分娩的寶寶智商和情商更高,以后的成長會更健康,此外,自然分娩對母體的破壞更小,更有利于產后恢復。她們會選擇無痛分娩,讓寶寶和自己都更輕松一點。“非洲準媽媽的想法更質樸一點,她們認為女人生產就像母雞下蛋那么簡單,會生孩子的才是女人,不能順利生下孩子是件很丟臉的事。”
黑人媽媽和中國媽媽產房PK
不同種族媽媽“生仔經”不一樣,進了產房還會引發(fā)“大戰(zhàn)”。張玉潔說,中國產婦50%都是剖腹產,對于剖腹產,外國產婦多不認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位黑人孕婦和一位中國產婦同時進了產房。黑人產婦當時出現嬰兒臀位,醫(yī)生勸她剖腹,但產婦和丈夫都堅決不同意,還大聲嚷嚷“女人不會生孩子,多丟人啦”。巧的是,旁邊的中國媽媽本來有條件順產,可她受不了陣痛,要求醫(yī)生剖腹,聽到黑人產婦的反復嘮叨,終于決定豁出去自己生,給中國女人“爭口氣”。于是乎,兩人在產房開始了一場生寶寶大PK。“最后皆大歡喜,難產的黑人孕婦自己生下了寶寶,怕痛的中國孕婦也順利自然分娩。”雖然這場生寶寶大戰(zhàn)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但至今提起來,醫(yī)生們還津津樂道。
八成歐洲爸爸愿陪妻子分娩
同樣是等待妻子生寶寶,各國“準爸爸”的表現也不一樣。“如果要打分的話,歐洲爸爸得分最高。”張玉潔說,80%的歐洲準爸爸都會要求陪護在妻子身邊,和她一起度過這段最艱難又最美好的時刻,聆聽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這幾年來,中國爸爸要求進產房陪護的也在增多,目前已經占了大約30%~40%。比較起來,非洲爸爸最大男子主義,他們從來不會到產房陪妻子生產。
“有一點沒什么差別,不管是外國爸爸,還是中國爸爸,陪護時都有暈倒的。”記者從廣醫(yī)二院了解到,有個老外準爸爸,長著一把威嚴的大胡子,但陪愛妻分娩時,竟一頭暈倒在地,“后來我們才知道,他原來就暈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