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長教育心得 > 正文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紅臉白臉”

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05-15 11:04:36

說兩句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無意地扮演了兩種不同的角色——紅臉與白臉,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嚴一寬、一硬一軟,夫妻配合默契,實則對孩子的道德品質(zhì)培育極為不利。

  吃飯時間到了,明明卻又玩又鬧,不好好吃東西。媽媽要管,爸爸卻說:“隨他去吧,小孩子,餓了就會回到餐桌旁的。” 結(jié)果,飯后媽媽好不容易把一切收拾干凈,一扭身卻見兒子用一雙臟手在廚房里的菜盤子里抓著吃。母親當然不能允許,父親卻說:“飯還沒有涼,讓他去吃好了。”孩子認為父親才是自己的救星,媽媽居然不讓自己吃飯,真不是一個好媽媽。以后每當明明做了不應該的事都要向爸爸求救,只要用乞求的眼神望著爸爸,爸爸就會為他解圍,媽媽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漸漸地,媽媽反倒沒了地位,也沒有了說話的余地。

  這位父親所表現(xiàn)出的一切并不能體現(xiàn)教育和指導的意義,而是有意偏袒、庇護,是一種溺愛。往往母親正費力糾正的毛病,被爸爸一個贊許的眼神給肯定了。父母在教子問題上不能很好地溝通,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難以協(xié)調(diào),孩子在無形中對個別親人產(chǎn)生過分的依賴。反正有爸爸撐腰,有爸爸管著、護著,媽媽也不能把我怎么樣,從此放任自流。孩子在父親的支持下打敗了母親,挫敗了母親糾正他錯誤行為的意圖,更助長了孩子的錯誤傾向。

  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父親嚴厲管教,母親卻時時流露出對孩子的一種歉意。父親剛剛教訓完,孩子哭泣的淚還沒干,母親就迫不及待地將孩子叫到另一間屋中,又是發(fā)糖果,又是擁抱,仿佛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無端的責難和懲罰。

  實際上,無論父母哪一方過于嚴厲或過于放縱,若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暴露出矛盾,都會帶來副作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若夫妻之間存在分歧該怎么辦呢?

  斌斌是一個聰明卻又十分好動的孩子,父母都是研究人員,他們對斌斌有著很高的期望,但教育方法卻不同。父親提倡啟發(fā)式教育,而母親卻更偏重于高強度訓練,打一下教訓教訓是經(jīng)常的事情。父親對此有不同看法,有時看不下去便要講幾句。

  一個周末,兒子急急地跑到爸爸身邊,叫喊著:“爸爸,媽媽要打我,快幫忙。”

  “又為什么?”

  “說我的作業(yè)潦草。”

  “不用怕,讓我和你媽媽談談。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樣!”斌斌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媽媽對教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這一點斌斌早已得知,而更讓斌斌認為有機可乘的是爸爸愿意為自己辯護,這樣斌斌可以用父親作擋箭牌,為自己的行為打掩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能意見一致,更不能相互配合,是一件憾事。而因此引起爭端,使孩子能利用父母間的矛盾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就更是可悲。事實上,大多數(shù)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看法有異,并非就一定會有壞的效果,關鍵在于父母雙方應怎樣處理這種分歧。

  需要明確的是,父子與母子之間的關系是有相對的獨立性的,雖然三者生活在一個家庭里,但并非要按照同樣的模式處理關系。父親如果不同意母親對待兒子的方式,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與其進行討論,但決不該插入其中進行干涉。尤其不應該當面阻止和提出反對意見,傷了感情不說,還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母親與兒子之間的關系,取決于母親與兒子,父親沒有權(quán)利來對母子間的關系做決定,定規(guī)則。

  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有責任與權(quán)利,但并不等于一方可以干預另一方的決定。而且盡管父母都可能認為自己的方式是正確的,但究竟是否完全正確,或誰的更正確,卻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即使雙方在基本點上的認識一致,遇到有些具體問題也可能產(chǎn)生分歧,這時誰有權(quán)威來做裁決?一般來講,現(xiàn)代的家庭中沒有絕對的權(quán)威,父母可以按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處理與孩子的關系。而對于孩子,就應該懂得與媽媽之間的問題要與媽媽解決,而不應去搬爸爸當救兵,這是對自己和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不應交叉參與相互關系問題的解決,也是對孩子能處理好這一問題的信任。對來自父母雙方不同的教育觀點下成長的孩子,應有能力學會取舍,而不為分歧所迷惑。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父母能尊重對方的觀點,不加干涉,兩種方式可以和諧相處,而孩子也可以從每一對關系中獲取對自己成長最大的益處。

  不干涉孩子與父母任一方的關系,并不等于對兒子的求援聳聳肩,不予理睬。父親可以幫助兒子分析一下為什么媽媽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錯卻不自知,如何才能避免挨打。在這個例子中當然要指出作業(yè)潦草是不對的,如果將作業(yè)寫得整齊就不會挨打了。這樣直接走入問題的中心而避免因方式不同引起爭執(zhí),使孩子無隙可乘,可謂殊途同歸。

  家庭教育是一門內(nèi)容豐富的科學,夫妻應共同認真學習,在實踐中邊做邊學,統(tǒng)一認識,通力合作,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有所分工,有所側(cè)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臉譜”。即使發(fā)現(xiàn)對方教育子女有不當之處,也不要唱反調(diào),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協(xié)調(diào),否則會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