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市女報 作者:郭炳朋 2009-05-07 10:38:47
兒童心理學專家、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馮夏婷說,在上小學前,小孩子的心理都會有一種期待,對小學的生活充滿了憧憬,覺得自己上小學是長大了。但是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卻讓這些小孩子產(chǎn)生一種失望的心理。有相當一部分的小孩子會對小學生活不適應,會緊張或者不喜歡,因為在小學,老師上課時會不時地表揚這個,表揚那個。這些情況在幼兒園里是沒有的。小孩子如果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不是很好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壓力。
另外,小學的學習生活跟幼兒園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小學的規(guī)矩較之幼兒園是比較多的,比如說,上幼兒園時,小孩子可以隨意地走動、說話什么的,但是在小學課堂上,孩子們卻只能安靜地坐好聽講,孩子會容易產(chǎn)生一種挫折感。
家長在小孩上小學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會多了很多,壓力也會隨之變大。比如小孩讀幼兒園,遲到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很嚴重的事,遲到了也就遲到了,沒有什么。但是,上小學就不一樣了,要按時上學,這樣一來,家長每天都要早起為孩子準備各種各樣上學需要用到的物品,早餐,送孩子上學。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讓家長產(chǎn)生壓力,家長會、老師打到家里來的電話、家長之間的交流等等都會讓家長產(chǎn)生壓力。
馮老師認為,基于以上原因,下面的誤區(qū)是家長最容易在小孩升小學時犯的:
一、覺得小孩子不可以出錯。孩子遲到、沒有做功課、違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這些都會使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好,需要好好地教育一番,其實讓孩子犯錯,未嘗不是一種教育方式。在孩子犯錯之后,耐心地教導他該怎么做才是對的,讓孩子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從而使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二、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家長的心理,但是第一卻只有一個,孩子在學習上不能拿到第一,不能因此而責怪孩子,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好,不要對孩子過于苛刻。
三、老師打電話到家里反映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若有些不怎么好的情況,家長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孩子。這時,家長應更多的跟孩子好好溝通,了解真實的情況,做出正確的指引。
四、認為學習好了就行了。小孩的學習成績好固然是挺重要的,但是孩子在學校里除了學習知識,還有其他要學習的,學習人與人交往的過程,學習競爭以及承受競爭的壓力,學習怎么過集體生活。這些在孩子的人生當中也是重要的素質。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雷麗霞校長表示,入學前,除了心理方面的誤區(qū)以外,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和塑造。首先是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于學業(yè)知識方面,家長不必刻意給孩子灌輸或填鴨太多的東西,有的時候學齡前花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給孩子教的東西,在孩子入學后只需很少的時間孩子就能掌握。
可以在學齡前讓孩子接觸些拼音兼顧識字,不要刻意地追求量,以免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新鮮感。數(shù)學方面簡單的加減法可以讓孩子嘗試。英文方面簡單的單詞、會話可以讓孩子接觸感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