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04-29 18:03:35
幼兒需要慈祥的老師
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尤其是身心發(fā)展都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幼兒禁不住風雨,也經(jīng)受不了家長的棍棒教育,更受不了教師的各種體罰。但事實卻是,幼兒在學校早體罰現(xiàn)象仍然層出不窮,罰站、恐嚇是使用最普遍的方式。中新網(wǎng)曾報道,廣東同德的南方中英文幼兒園的兩名保育老師,要求深夜睡覺時講話的5歲小馮,脫光衣服吹冷空調,此前,小馮曾3次被老師兩只手并到一起,用麻繩緊緊捆住。此外,還有包括他等數(shù)名同學,也經(jīng)常被保育老師用繩子綁住雙手,幼兒園負責人承認有體罰學生的事實。
這不但未能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也不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作為教師,更應該熟知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呵護這些花朵。從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看,體罰為職業(yè)道德所不容,對幼兒“動粗”更是為人所不齒,與教書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馳。
幼兒遭體罰造成的后果很嚴重。以幼兒的柔弱之軀,顯然承受不了“深夜脫光衣服吹冷空”、“被繩子綁住雙手”等殘忍手段的折磨,留給孩子的可能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發(fā)青淤痕”,更嚴重的是心理上的傷痕無法輕易抹去。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老師并不是慈祥媽媽的形象,而是厲聲呵斥、隨意體罰的“母老虎”,勢必對老師產(chǎn)生畏懼心理,繼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對今后的學業(yè)造成影響。幼兒遭體罰事件之外,更多地是家長的憤慨和社會對教師的非議,而這些顯然使“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蒙羞,損害了教師在社會和人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走出動輒體罰教育的誤區(qū)
“打是親,罵是愛”,這個觀點一直影響著東方的家庭教育。在古代,整個中國都處于封建專制的社會環(huán)境中,社會政權都是靠壓制和武力來維持,需要的是逆來順受的人格特征,這是專制社會下家庭體罰的背景。
而在今天,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民主和諧、以民為本的社會,我們需要的是健全的、勇于表達自己觀點的、能用自己的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國家主人。在這種背景下,逆來順受、唯唯諾諾、畏縮不前,不僅不會讓孩子有正直的性格、幸福的人生,而且會讓孩子在他人面前顯得奴性和低人一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能用體罰來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呢?
俗話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從幼兒教育抓起。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幼兒的健康發(fā)展和一生的幸福,所以,幼兒教育不僅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啟蒙,更應該注重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
因此,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善于觀察與揣摩孩子的心態(tài)處境,然后選擇時機有針對性地用“良言”撫慰他、溫暖他、激勵他,適時說幾句熱情的話予以鼓勵,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走出動輒體罰教育的誤區(qū),用溫暖可親的手去呵護孩子的幼小的心靈,這樣,孩子會揚起人生的勝利之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