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2009-04-20 10:08:34
每逢雙休日,袁先生會在書房里放上一張電腦桌,擺出面談的架勢,自己當回考官;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則會扮演一名考生,接受詢問。由于幼升小、小升初面談的“指揮棒”效應,如今的父母越來越早地重視起孩子的自我推銷能力,甚至刻意營造一種模擬面談的氣氛,讓孩子早點進入角色。
收集“面經”每周模擬測試
袁先生從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報講故事興趣班、演講興趣班,目的是讓孩子“能說會道”。雖然女兒一開始不太開心,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這種生活。
孩子明年就要“小升初”了,袁先生特意在每周雙休日給孩子安排一場面談,“考官”是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當然,一開始的時候考慮到孩子比較緊張,我們允許她面對著大櫥柜上的鏡子說。”
別以為這是簡單的聊天,袁先生還會從網絡上找來不少其他家長的“面經”來考考女兒。“各所學校的情況我都很關心,比如有的學校出現(xiàn)‘趣味面談’,談些情商和性格的話題,我的‘嗅覺’比其他家長靈敏得多,會專門研究命題走向。”
[業(yè)內分析]
突擊培訓助長新“應試教育”
教育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面談對沒有人際交往經驗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家長應該對這種方式給予足夠重視?墒,一些家長曲解面談原本的意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新的“應試教育”。針對這種面談方式進行突擊培訓,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培養(yǎng)能力取代應試
與袁先生的“目標明確”相比,另一些家長的功利性倒不是特別明顯,他們關注的是孩子的能力,而非僅僅是簡單的應試。他們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多生活在“水泥森林”里,與父母都很少交流,更談不上與鄰居、同學甚至陌生人交流,這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并不是好事。
“突破障礙”型:近日,上南路上某大賣場前,浦東鶴琴文藝幼稚園的孩子正分頭忙碌。他們有的載歌載舞,有的揮毫潑墨,最后還拿著心愿卡找陌生人簽名留念,送上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一份良好祝愿。記者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雖然感到羞怯和不安,但是在父母的鼓勵下都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
一開始,雯雯只是在媽媽的幫助下輕聲地說:“請你簽個名”,聲音輕得像蚊子叫,后來她逐漸壯起膽來。她媽媽告訴記者:“平時讓孩子與人打招呼時,家長總是說在前,孩子被動地跟著說。我想以后會多讓孩子主動去與別人打招呼,注重孩子的主動性培養(yǎng)”。
小渝性格謹慎,也從開始走到陌生人前的不知所措,到把手中卡片遞過去輕聲說句“簽個名”,再到最后一個人獨自走去,拿了卡片上簽好的名回來給媽媽看。“我想她一定體會到了跟陌生人交流,明白地表達意圖原來是容易辦到的,而且是愉快和友好的。”小渝的媽媽說。
“寓教于樂”型:日前在兒童職場體驗館“星期8小鎮(zhèn)”,記者看到近百名3歲―10歲的“小畫家”拿出各自珍藏的手繪T恤,向游客義賣,希望用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募集善款幫助身邊生活貧困的小伙伴。“叔叔,你能不能買我畫的T恤?”一個小女孩拉著一位游客的手,向他認真地介紹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設想。雖然T恤衫上的圖案略顯稚嫩,但仍然引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
家長顏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帶兒子來參加,并不純粹為了玩,而是希望讓孩子扮演一回大人。“將來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yè),上小學、上初中可能會碰到面談,走上社會參加招聘要面試,清楚表達能力和自我推銷能力要從小培養(yǎng),一點一滴積累,靠突擊肯定不行。”
[業(yè)內分析]
能力培養(yǎng)需循序漸進
教育業(yè)內人士分析說,面談需要人際交往能力,這種能力在孩子們的成長中占據著重要的因素,培養(yǎng)這種能力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尤其是“關鍵期”―――孩子的少年時代,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緊張與疏離,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的發(fā)展和品質的形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