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熊艷 2009-04-16 10:29:06
中小銜接――從“他律”到“自律”的銜接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初中、小學教育之間未能很好銜接的狀態(tài)。小學學習節(jié)奏相對較慢,教學中知識展開的過程比較充分,集體的互動比較頻繁;而中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要快得多,知識的展開具有較強的跳躍性。
為了使即將畢業(yè)的小學生能順利完成過渡,上城區(qū)杭六中和江城中學都設立了“中預班”――小學六年級學生到初中上課,提前體驗初中校園的氛圍。清河中學、惠興中學等也舉辦了一系列長期有效的銜接項目,上城區(qū)教育局副局長項海剛認為,這些中小學過渡期的銜接經(jīng)驗值得推廣。
亮點一:中學預科班讓中小銜接很自然
王沁是撫寧巷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但她卻在江城中學上課。
江城中學的林校長告訴記者,他們的“中預班”自有特色:六年級語數(shù)兩門主課的老師以及班主任不變,延續(xù)小學的課堂氛圍,而科學、英語兩門學科,則由中學老師提早介入,滲透初中知識。為此他們還為“中預班”學生特地編寫了一套銜接課本。中學、小學的課程和老師,就這樣自然地融合起來。
從2007年開始,“中預班”已經(jīng)開辦了兩期。孩子們對中學的想像不再是“下課后教室、走廊都靜悄悄地,讓人好有壓力”,而是“歡聲笑語依舊在”。同時,孩子們的學習習慣也在慢慢“演變”:更注重課堂筆記、更重視課前預習,學習能力大大提高了。在初中老師的管理下、在完全不同的上課風格的體會過程中,孩子們長大了,日漸獨立,說到“責任感、使命感”這些字眼,也不再陌生了。
亮點二:一條舍不得刪掉的短信
“中小銜接不僅是課程內(nèi)容的銜接,更是一場精神上的愛心銜接。”上周六,在社區(qū)學院和清河中學組織的“家長面對面”交流會上,一位家長深有感慨地說,富有愛心的老師能讓所有的銜接無縫化。
交流會邀請了現(xiàn)在就讀學軍中學和杭二中的部分學生回母校,為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傳授“中小銜接”經(jīng)驗。席間,這位家長說了一個小故事――四年前,我的同事給我看他的手機短信,同事說,他一直舍不得刪掉。短信是清河中學一位班主任老師發(fā)來的,內(nèi)容大致是:孩子最近心情不好,是不是和家長鬧矛盾了?時間是凌晨12點多。“這么晚了,老師還在為學生的情緒操心,我們做父母的都自愧不如啊”――當時,我的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
正是這條舍不得刪掉的短信,讓這位家長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清河中學。三年后,這位家長沒后悔――他的孩子不僅成績優(yōu)秀,而且自信、陽光,參加市里的足球比賽,年年得獎。
亮點三:中學老師“臥底”小學
上城區(qū)惠興中學沈國強副校長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老師想把班上的孩子帶到10層樓這樣的境界,得有一個前提:老師要知道,孩子現(xiàn)在究竟在哪一層樓上?只有找到“樓層”,才能談“上樓”。
半年前,惠興中學派了一名老師到杭師附小“支援”一年。老師姓傅,教小學六年級英語;半年后,傅老師班上有名家長和沈校長開玩笑:你們是故意派傅老師去小學臥底的吧?不然,怎么有那么多喜歡傅老師的孩子想跟著她一起到惠興中學?
“中小銜接不是繩子兩頭拴起來就銜接好了,它是一項長期的、細致入微的工程,當初學校派傅老師去小學,就是為了摸清楚孩子所在的‘樓層’,到了中學階段,就可以對癥下藥,做好行之有效的銜接。”
類似這樣的“捆綁式初小銜接”,上城區(qū)的江城中學和宗文小營實驗學校也在實施――兩個學校的兩位老師同上一堂課,中小語文同臺展示,小學和中學的差別,孩子們有了直觀的感受。
個案追訪――
從電腦游戲中悟出的擇校觀
選好學校不如選對學校。孩子愛玩電腦游戲,父親卻從中悟出了這樣的“擇校秘訣”。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被電腦游戲所吸引。這位姓秦的父親說:電腦游戲有兩大特性:一,玩游戲就像在歷險,你能主宰主人公的成敗和命運,每通過一關,就能給孩子帶來無比的成就感。二,游戲具有挑戰(zhàn)性。從第一關到最后一關,難度層層遞進,有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就會沉迷在這種無限的挑戰(zhàn)中。
“我認為,一所好學校最重要的是能給孩子成就感,讓孩子充滿強烈的挑戰(zhàn)欲望。”秦爸爸的兒子讀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中等,綜合素質(zhì)不錯。“如果送到熱門的重點中學,孩子可能整天忙于功課,而成績并不突出,那么他可能會感到無比煎熬,生活會慢慢失去光亮。”
在不久前舉行的杭六中“幼小銜接”講座上,上城區(qū)教育局副局長項海剛也舉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小學畢業(yè)后,一個上了民辦初中,一個去了公辦初中。三年后,她們同時考進杭二中。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是她們的父母卻發(fā)現(xiàn),在公辦中學就讀的女孩充滿陽光、自信,原來初中時她得到了很多鍛煉能力的機會。而在民辦初中就讀的女兒,因為學業(yè)壓力大,成績一直處于中游,整天埋頭于功課之中,雖然考上了重高,性格卻變得內(nèi)向、膽小,不太愛與人交往,讓她們的母親十分擔憂。
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孩子獨一無二的“名校”。項海剛說。
名詞解釋――
“市民終身教育券”九大工程
2004年,上城區(qū)推出的“市民終身教育券”,以0歲到老年人為教育內(nèi)容,以社區(qū)教育委員會為主導,社區(qū)學院為龍頭,六個社區(qū)分院為依托,五十一個社區(qū)市民學校為主體全面開展。
2008年,上城區(qū)市民終身教育券被評為全國社區(qū)教育示范項目。
2009年,社區(qū)教育內(nèi)容更為貼近市民的教育需求,上城區(qū)推出九大工程,即共同成長工程、有效銜接工程、職工素質(zhì)工程、幫扶就業(yè)工程、優(yōu)化隊伍工程、市民新知識工程、人文素質(zhì)工程、七彩夕陽工程、陽光品質(zhì)工程,共197個項目,將現(xiàn)有的社會群體全部納入到社區(qū)教育的實施范疇之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