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鶴 王舒懷 2009-04-15 10:24:54
撤并之后的思考
總的來說,辦學重心上移是對的,但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一刀切。中國農村盤子這么大,情況這么復雜,教育改革又是個牽涉千家萬戶的事情,應該有足夠的緩沖期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業(yè)化發(fā)展,造成農村就讀學齡人口減少。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字顯示,在2001年左右,城鎮(zhèn)初中在校生首次超過農村,城鎮(zhèn)小學在校生數雖然一直小于農村,但二者差距卻在不斷縮小。
農村中小學的布局調整,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大規(guī)模推廣,農村學齡人口將進一步向城市轉移,布局調整的客觀需求依然存在。寄宿制學校成為優(yōu)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一種重要辦學模式。
2001年之后,農村教育管理體制由原來的“三級辦學兩級管理”,即縣、鄉(xiāng)、村辦學,縣、鄉(xiāng)兩級管理,改為以縣為主。當時,這一消息曾讓多年研究農村教育的袁桂林興奮不已。他評價這是“第一次將農村教育納入國民財政保障”。
目前,各地區(qū)的布局調整基本是根據當地實際進行,初中已基本形成“一鄉(xiāng)一校”,實行寄宿制,小學尤其是中心小學實行部分寄宿,多為高年級學生寄宿,村小和教學點基本無寄宿生。
寄宿制學校的優(yōu)點是明顯的。如顯著擴大了學校的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優(yōu)勢資源,特別是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的積極作用突出。
同時,布局調整中出現的陣痛不可避免。比如學生宿舍擁擠,條件艱苦;食堂面積過小、設施不全,學生就餐不方便;用水存在一定困難,缺乏開水房與浴室;學生從家到學校路途中存在安全隱患等等。個別地方路沒通,教學點撤并后,學生不去上學了,個別學校則出現了因民族、宗教、文化因素學生輟學的現象。
回顧寄宿制學校的發(fā)展路徑,袁桂林認為,這些問題與布局調整步伐太快有關。“幾乎是一個文件下來,就要在一夜之間改?偟膩碚f,辦學重心上移是對的,但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一刀切。中國農村盤子這么大,情況這么復雜,教育改革又是個牽涉千家萬戶的事情,應該有足夠的緩沖期。”此外,他認為,一鄉(xiāng)一校這種做法有點機械。“很多大的村子,原來有很成熟、教育質量也不錯的村完小,但現在都給很機械地合并了。”
解決農村兒童上學遠,袁桂林教授在寄宿制之外提出另一解決思路:校車系統(tǒng)。他曾赴美、加、日等國考察,那種黃色校車遍布全國,是政府義務制教育階段免費配套服務之一。只有在校車無法達到的地區(qū),才發(fā)展寄宿制學校。袁桂林認為,校車和寄宿制至少應該是解決問題的兩個途徑,而且校車系統(tǒng)應該優(yōu)先考慮。“現在有些地方已經在嘗試,也有私營人員進入這個市場,但需要全國性的規(guī)范。”
社會學者梁曉燕從教育理念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自己的憂慮。她認為教育是一個文化傳承的過程,“如果讓孩子從小與社區(qū)文化、家庭文化隔絕,我們的教育便制造了文化的斷裂。所以,孩子的教育中,社區(qū)教育、家庭教育都不可少。”
“寄宿制學校是一種學校形態(tài),本身沒有問題,全世界都有寄宿制學校。但要根據地區(qū)、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梁曉燕認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