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03-25 18:29:30
朝師附小是朝陽區(qū)教委直屬小學,目前擁有和平街、太陽星城、望京分部三個校區(qū)。前任校長王秀云是全國知名的特級教師、北京市模范校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曾連任三屆北京市人大代表,獲得過“北京市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教師”諸多榮譽,F(xiàn)任校長齊振軍是教育管理本科畢業(yè),參加了北京市第二期小學高級校長研修班的學習,參與了《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國家級課題實驗工作,是《品德與社會》(廣西版)教材的編委。
朝師附小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師育生、以境育生、以生育生”的育人思路,以科研推動改革,以改革促進發(fā)展。
堅持研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從1993年開始,學校以全面提升學生素質(zhì)為切入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學校以“樂學會學,全面發(fā)展”為主題,推動改革。鼓勵學生合格規(guī)范,學有所長,在全區(qū)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1995年學校以“五育并舉抓落實,全面育人求發(fā)展”為主題,帶領全體教師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對師生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得到了前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肯定。1998年學校以“創(chuàng)設育人環(huán)境,體現(xiàn)學生自主,實現(xiàn)五育和諧,落實素質(zhì)教育”為主題,全面深入地推進素質(zhì)教育,優(yōu)化了學校育人環(huán)境,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家長的認可。
朝師附小形成了以語文教學改革為龍頭,帶動其他各科全面發(fā)展的辦學特色,在語文的改革中,積極拓寬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了“古詩讀唱,累詩陶情”“以文為例,訓練學法,自主擴展,自主閱讀”“長文學精,短文學深”“由說到寫,由述到做,指導觀察,強化感受”等語文教學的改革,不斷突出“新、深、活、實”的語文教學特色。
打造環(huán)境,不斷強化育人功能
一進學校大門,在門廳正面的墻上有一個大大的“人”字。這個“人”字鑲嵌在竹筒似的背板上,每條竹筒上面都寫著陶行知先生的話:“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人字的旁邊是“人”字的演化過程。這個“人”字蘊涵著朝師附小的育人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扎實的知識、廣博的見識、學習的能力、發(fā)展的潛力的合格小學畢業(yè)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又是告訴學生一生學習的目標,各種學習途徑所要達到的結果。
走進樓道,你會發(fā)現(xiàn)在樓道一側的墻壁上貼滿了各種美文詩句,這就是該校的文化墻。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樓道有不同的主題:有數(shù)字成語系列、有春夏秋冬系列、有梅蘭竹菊系列、有成語故事系列、有龍文化系列、有唐詩宋詞系列等等。反映出了成語的博大精深,孩子們遨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既學得了知識,同時又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在樓道的窗戶上還會看到中國的四大名著、文房四寶,這些都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教育。
學校是間接知識學習的重要場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和習慣也是文化建設重要的內(nèi)容。世界上公認的智慧民族猶太人每年人均讀書60多本,而我國人均為4本。讀書可以獲得知識、開啟智慧。因此學校把圖書館建成學校最大的地方,學生最愿意去的地方。學校以開放書庫的理念力求把所有的書都展示在學生面前。學校將近3萬冊圖書完全展示在圖書館里。
開展活動,不斷搭建國際交往平臺
該校的國際交往平臺在多方努力下已初見雛形,孩子們運用這個平臺既展示了自己的風采,也拓寬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該校和新加坡圣西爾達小學是手拉手學校,和埃及新地平線國際學校是“同心結”學校。
“教育活動是教學的資源”是該校主流文化之一,在給孩子搭設國際平臺進行交流活動的過程中,每位老師都非常認可此項活動的開展。老師們說到,孩子們自從參加國際交流活動以來,在文明禮儀、英語口語、與人交流溝通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