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8-12-01 17:22:39
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要學多少,成績要多好,而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從小學1年級開始,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一旦發(fā)現有不良的學習習慣,立即給予糾正。只要小學階段做到這點就可以了。如果過分注重學習成績,往往會收效不好。下面是專家的具體分析:
不良學習習慣有哪些?
1、學習時間不固定,不制定學習生活作息時間表;
2、課堂上思想開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習課目標不明確,東翻西看,浪費時間;
4、不準備工具書,需要查辭典字典時,還嫌麻煩,馬馬虎虎地應付學習;
5、愛面子,不東不會也不問;
6、學習時沉迷于空想;
7、快下課時就聽不進去了,早早把書包收拾好,心中開始想著課后的娛樂活動;
8、下課馬上放松自己,從來不想想這堂課都學了些什么
9、做作業(yè)前不看書,做完作業(yè)不相信自己,總要找人對對答案才放心;
10、作業(yè)本、作文本、考試卷發(fā)到手,看看分數,扔到一邊,不認真分析檢查;
11、做作業(yè)或復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
12、遇到好電視,就忘記做作業(yè);
13、邊做作業(yè),邊聽收音機;
14、學習時常說閑話;
15、學習完把書本胡亂一扔,再學習時現用現找,浪費時間;
16、平時不復習,考前開夜車;
17、考得不好卻不愿聽批評;
18、喜歡哪科學哪科,偏科;
19、情緒波動大,因喜怒哀樂的情緒而影響學習;
20、基礎沒打好,變得灰心,自暴自棄。
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要合理安排自學時間,充分利用課前、節(jié)假日和平時的零碎時間進行自學。
2.要處理好博覽與精讀的關系。精讀為主,博覽為輔。教科書、有關參考書要精讀,其他讀物要博覽,擴大視野,豐富知識。
3.自學時要多思考。真正做到:邊讀、邊想,力求理解,提出問題,引向深入,把書讀"薄",增進學識。
4.要注意積累材料。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資料,然后把資料歸類,以便使用。
5.處理好自學與從師的關系。堅持自學與從師相結合。在自學過程中必然產生許多問題,有時靠個人的能力是不能解決的。如能善于從師,請教師長或同學則可以少走彎路。在自學的基礎上能有幾個良師益友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啟迪思想,這對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是大有幫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薦的《十訣學習法》值得我們借鑒。一序:有淺入深,循序漸進;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鍥而不舍;四博:從精出發(fā),博覽群書;五問:不恥下問;六記:多動筆墨,多作筆記;七習:溫故而知新;八專:專心致至,專心博廣;九思:多加思考,學校運用;十創(chuàng):觸類旁通,敢創(chuàng)新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