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午報 2008-05-19 09:24:34
今年的幼兒園招生即將開始,為了給孩子搭建一條進入名牌小學的“直通道”,不少家長大費周章地開始了名牌幼兒園的爭奪戰(zhàn)。在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名幼,能否敲開名小的門?
名幼進名小順理成章
趙女士,女兒念小學五年級
“其實,知名幼兒園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成為一些好的民辦小學挑選學生的首選,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趙女士說。
給女兒選擇幼兒園的時候趙女士也是煞費苦心,最后把目光鎖定在一家比較知名的藝術特色幼兒園,雖然學費要比普通幼兒園高出幾倍,但她想如果能與好的小學教育接軌,還是物有所值的。
“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沒有錯,女兒在幼兒園里果然不負眾望,不僅受到了良好的藝術熏陶,還養(yǎng)成了開朗、善于表達自我和與人交往的性格。等到進入小學時,女兒更是憑著名幼的身份‘絕處逢生’。”趙女士介紹說,當時她與一家心儀的小學聯系時,負責人接到電話就明確表明已經沒有名額了,趙女士趕緊介紹了一下女兒的情況,那個負責人來了一句:“哦,你們是××幼兒園的呀,很有名的,我們也希望招到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就這樣,女兒順理成章地進入了這所小學。
當然,現在名牌幼兒園的“入學考試”對孩子也是個殘酷的考驗,但趙女士認為早點面對競爭并非是壞事。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將贏得更好的幼兒教育的“入場券”,有比別人更好的起跑環(huán)境。既然孩子們長大后總要經歷中考、高考,遲早要在未來激烈的競爭洪流中跌打滾爬,那么早些經歷競爭,早些習慣“優(yōu)勝劣汰”的游戲規(guī)則,對將來不無益處。
名幼只是身份象征
王先生,兒子念小學四年級
現在民辦小學招生時不能對新生進行測試,在了解孩子情況的時候,不少小學就看孩子在哪所幼兒園學習、生活,似乎不同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對小學學習的適應情況是不同的。
可在王先生看來,幼兒園重不重點好像還不是很重要,那么小的孩子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就已經不錯了,誰還指望他在里面真正學到什么東西?
王先生家對口的是一所示范性幼兒園,他的兒子可以說一開始就迎著眾人羨慕的眼光進入了“名校”?蛇z憾的是,盡管這么早就接觸到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兒子并沒有學到什么特別的東西,與其他幼兒園里出來的孩子相比,也沒有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才能。如果不是簡歷上有這么一筆,根本就看不出他是名幼畢業(yè)的,對于孩子而言,名幼僅僅是一種身份象征而已。
王先生說:“一個人踏入哪所學校,那是一種機緣。固然,個人的努力可以為自己的擇校增加很多的可能性,但能否進入自己意愿之中的學校就要靠緣分了,并且,如果執(zhí)意為了'名'而擇校的話,可能會以喪失自己的興趣為代價,去學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
贏在起跑線,哪怕搶跑
劉女士,教師,孩子6歲
“不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我就要欠他一個成功的人生。”劉女士一直相信這樣的說法,所以從孩子的早期教育開始就是不遺余力,絕對要培養(yǎng)一個“神童”出來。女兒小菁也沒有讓媽媽失望,從小就反應靈敏、口齒伶俐。一兩歲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還在牙牙學語,小菁已經開始流利地數數了。等到三歲的時候,她已經認識不少的漢字。劉女士覺得她對女兒早期的智力開發(fā)很見效,一定要把這樣的基礎利用得充分一些,所以在幼兒園的選擇上,一定要“擇優(yōu)錄取”。更重要的是,劉女士認為“名牌”幼兒園決定著孩子將來可以更加輕松地進入“名牌”小學,這樣的連環(huán)效應是會讓孩子終身受益的。
于是,在幼兒園開始招生之前,劉女士就做足了功課,詳細地了解了所在學區(qū)的每一所幼兒園的特色與師資情況,但都不符合她的期望。為了找到一家重視早期教育成果、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智力開發(fā)絕對重視的幼兒園,并且該園對應升學的小學也是同樣高素質的,劉女士自己四處打聽,托熟人問詢,終于找到了一家完全符合要求的。在打通關系之后,把小菁送進了她夢想的幼兒園,而這家幼兒園附近對口升學的小學也是該區(qū)最好的。雖然從那時起就是長達九年的時間要每天多花半個小時接送小菁,劉女士仍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的。
順其自然,快樂成長
韓青,出版社編輯,孩子6歲半
韓青對孩子的寬容在同輩人中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兒子強強喜歡足球,盡管家里附近那家幼兒園除了活動場地大之外都是乏善可陳,韓青還是把兒子送了進去。同事都表示不解,認為這樣的幼兒園對口的小學也是體育特色的,肯定是一些學業(yè)不精想發(fā)展其他技能的孩子的選擇,而韓青怎么能讓孩子這么早就轉移注意力呢。
可是他卻說:“學習的時間很漫長,能夠真正酣暢淋漓玩的時間,對孩子來說已經越來越少,甚至變得奢侈。”他覺得無論如何要讓孩子盡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過好這個童年。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至于小學如何,并不是決定孩子將來發(fā)展方向的關鍵性因素。成長當中不能解釋的因素太多,還不如輕松一些,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快樂成長上面。
現在強強對足球的興趣有增無減,雖然在大人看來純粹屬于瞎玩,但是他卻樂在其中。韓青覺得這樣就夠了,也并不期待孩子能夠借著這個興趣有什么特別的成就。“強強經常跑得一身臭汗就回家來,上了小學也還是這樣,最大的受益者是他自己的身體,幾乎就沒鬧過什么毛病,骨骼長得特別好。”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鄭惠萍,芷江中路幼兒園園長,上海市特級園長、特級教師
家長注重幼兒園的質量和品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把上幼兒園完全同小學擇校“接軌”,會造成競爭前移的趨勢,將對孩子的正常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實際上,在二期課改的影響下,上海很多幼兒園都在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積極探索新的發(fā)展模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學校講究均衡化發(fā)展的前提下,無論家長選擇哪一所幼兒園,如果孩子能在幼兒園里生活得快樂,那么這所幼兒園就一定適合他。所以說從共性中發(fā)現能夠挖掘每個孩子個性的東西才是最主要的。
在小學招生時,有的學校比較喜歡名牌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可能是考慮到這些幼兒園在辦園水平、師資水平、硬件設施以及學校氛圍上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更具發(fā)展性和可塑性,并不是純粹沖著名校的身份,也要看孩子本身的學習情況。[!--empirenews.page--]
其實,幼兒園提供的只是一個讓孩子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入園的孩子一般年齡偏小,剛從家庭走入學校,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應綜合考慮教育的銜接問題,包括孩子的情感、習慣、能力等的適應和發(fā)展問題。
名牌哪有健康重要
韓新文上海市師范專科學校附屬小學校長
我們不迷信名牌
幼兒園之間的差距是確實存在的,但是不應被夸大到決定性的地步。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是堅持就近入學的原則,孩子是哪個幼兒園畢業(yè)的并不重要,這根本不是我們招生時的考量標準,希望家長不要過度迷信幼兒園的名牌效應。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是否適應才是關鍵。特色是切入點,而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讓幼兒園適應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強迫孩子去適應所謂的“名牌”,即是說所謂的“名牌”應該是來適應孩子的天性和興趣,而不是成為一種束縛和壓力,因為家長的盲目迷信而對孩子的成長有不良影響。
選好幼兒園不是一勞永逸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有時候作用比老師和學校更重要,幼兒園的選擇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最難的工作,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進而適應小學的環(huán)境其實才是更重要也更難做到的。從只有幾個人陪伴的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過渡,培養(yǎng)群體意識放松孩子的緊張心理,適應陌生環(huán)境,配合幼兒園的工作,這才是家長真正應該下功夫的地方。
對小學招生工作而言,學齡前實際上還不是教授知識的重要階段,所以我們更重視孩子有沒有好的習慣,興趣是不是得到了培養(yǎng),至于孩子具體學了哪些知識,基礎如何則并不重要。如果孩子聽故事很專注,已經有了良好的集中注意力的習慣,自我為中心得到了一定的糾正,才是最大的收獲,家長應該從迷信品牌轉向重視培養(yǎng)孩子潛力跟興趣的方向。
孩子的健康最重要
健康有兩方面的含義,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在學齡前的教育中更強調“育”的部分,養(yǎng)成教育是重點。孩子的身體處在非常重要的發(fā)育期,健康和休息很重要,如果為了上“名牌”而跑得很遠,每天的接送都要很累,影響了孩子的睡眠和早餐實在是得不償失。對孩子來說,好的方法和習慣的養(yǎng)成才是終身受益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能夠更好地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條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