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陵晚報 2012-11-14 13:41:44
“比方說,‘1+1=2’是人人都知道的常理,我兒子也清楚,但他總是仍不住去想其中會不會隱藏了什么奧秘,為何會偏偏等于2?我懷疑孩子得了強迫癥。”劉先生為此很苦惱。
劉先生說,他兒子今年16周歲,上高一。“從前我兒子是活潑、開朗的孩子,上小學、初中時,成績都是中等偏上,那時即使學業(yè)再繁重,他仍保持著輕松的心態(tài)。”
學習之余,孩子喜歡運動,打籃球、踢足球,他總是充滿活力。劉先生說,他有空時,就陪著兒子一起玩,盡量讓兒子的少年時代過得愉快、開心。眼瞅著兒子上了高中,劉先生更加注重兒子的學習和生活。“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知道高中這段時期,對于學生來講會比較辛苦。”雖然盡了努力,但劉先生發(fā)現(xiàn),從10月1日以來,在他兒子身上發(fā)生了一些不好的變化。
“首先,我兒子的話少多了。老師說,他在班上不與其他同學交流,顯得很孤僻。以前,他回到家里,還會與我們聊聊天,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也少了;其次,他會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在一般人看來,并不具有什么思考價值,比方說‘1+1=2’。他也知道思考不會對自己有什么幫助,但總是抑制不住去想,甚至干擾到了正常的學習思維。老師解題時講一個定理、定義,他就會鉆牛角尖地去分析定理、定義本身,分不出精力來思考題目;再者,他會莫名其妙地悲觀、自卑。他曾經(jīng)對我說過,班上學習成績好的一些同學不是人,是神!自己根本無法超越他們。無論他花多少時間,花多大的精力在學習上,成績永遠都沒有他們好,他時常覺得絕望;此外,他拒絕運動,不再打籃球、踢足球。漸漸地,他越來越缺乏笑聲。”
劉先生說,家人瞧在眼里,疼在心上。“我多次試圖與兒子促膝長談,希望能緩解他的心理問題,但效果不明顯。據(jù)我分析,可能是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他從小生長在‘溫室’內(nèi),沒有經(jīng)歷風雨、挫折,心理脆弱,遇到困難只會選擇后退。也許小的時候,他的缺點還沒有完全顯現(xiàn)出來,讀高中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他身邊的同學都是學習尖子,競爭也激烈,學習壓力陡然增大,他吃不消了,終于‘病’了。”
劉先生說,最近一個月來,他每天上下班都開車接送兒子,中午還抽空去學?纯磧鹤。每天晚上9點多,兒子回到家,他和愛人都要準備點吃的,給兒子墊墊肚子。周末,他則帶著兒子去戶外玩玩,散散心,多增加一點體能上的運動。對于這一切,劉先生煞費苦心,希望能讓兒子逐漸恢復到以前的狀態(tài),更好地學習、生活。
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張純認為:青春期是心理疾病的高發(fā)期。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在孩子的心底里會造成許多的困惑,也會使孩子出現(xiàn)許多“奇怪”的想法和做法。心理學上將這種青春期的躁動,稱之為“日出現(xiàn)象”。我們認為,孩子的這些想法和做發(fā)只要不偏離社會常規(guī)模式,還是正常的心理反映。家長要給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關愛,要“引導”不要“指導”,要四兩撥千斤,不要盲目給孩子施加壓力,否則會適得其反。青春期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一個健康的孩子,比一個“成才”的孩子更加的重要。張主任稱,學習的壓力使得孩子愛鉆牛角尖,疑患強迫癥,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抑郁傾向,面對這樣的孩子,家庭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健康要比學習成績等更重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