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兒童樂園 > 科普知識 > 生命科學
我們把兩只雄蟋蟀放在同一個小罐里,只要拿一根帶長毛的小棍逗一逗,它們雙方便會互相咬斗起來,直到一方戰(zhàn)敗認輸為止。為什么蟋蟀這么好斗?蟋蟀俗名叫蛐蛐,之所以好斗,大概與它們天生勇猛有力有關吧!蛐蛐后腿有
2009-06-25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壁虎,想抓住它,可它竟沿著墻壁飛快地爬到了天花板上,而且趴在那里不動了。為什么壁虎可以倒掛在天花板上不掉下來呢?其實,壁實為什么能夠在任何地方爬行和懸掛,它的腳趾為什么會具有如此強的
2009-06-25
表面上看,是北國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離鄉(xiāng)背井去南方過冬,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再由南方返回本鄉(xiāng)本土生兒育女,安居樂業(yè)。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原來,燕子是以昆蟲為食的,且從來就習慣于在空中捕食飛蟲,而不善于在樹縫和
2009-06-25
鴕鳥的飛翔器官與其他鳥類不同,是使它不能飛翔的另一個原因。鳥類的飛翔器官主要有由前肢變成的翅膀、羽毛等,羽毛中真正有飛翔功能的是飛羽和尾羽,飛羽是長在翅膀上的,尾羽長在尾部,這種羽毛由許多細長的羽枝構成,各
2009-06-25
前幾天我們學校組織去動物園秋游,大家圍在猴山前,看著小猴子們竄來竄去好不熱鬧。突然有同學發(fā)現小猴子的眼睛又黑又亮,但沒有眼白,再仔細觀察,黑猩猩的眼睛也是如此,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在靈長類動物中,除了人類的眼
2009-06-25
形容某人傷勢極重,人們常用遍體鱗傷這個成語,指渾身的傷像魚鱗一樣密,這是十分恰當的。可是,人們對于魚鱗又知道多少呢?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fā)現,絕大多數魚除了頭和鰭,全身都長滿了鱗。箱魚屯用一片片六角形的鱗,把整
2009-06-25
炎熱的夏天蒼蠅、蚊子成了人們生活中最熟悉不過的昆蟲,尤其的惹人生厭的蒼蠅,嗡嗡嗡的從身邊飛過。剛剛從廁所里享受完它們的美味,又掃蕩了餐桌上的佳肴。這么讓人討厭的蒼蠅,不知大家想過沒有,人們嘴巴稍微不小心還
2009-06-25
據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fā)現,壁虎能垂直倒著在平滑的物體上行走,不是因為它們的腿上有什么化學黏合物質,而是由于它們身上的細小毛發(fā)。
2009-06-25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螞蟻行走時,總是排成一列長長的隊伍,難道螞蟻排隊是為了聽老師的話,必須遵守紀律嗎?當然不是。因為螞蟻行走時,身體中會放出一種特別的氣味,這種氣味只有螞蟻才聞得到。當前面的嗎蟻朝家走時,
2009-06-25
夏天的時候,蒼蠅嗡嗡地飛來飛去,真是讓人討厭,可到了冬天,它們就一下子全沒了,這是怎么回事呀?原來,在夏天的時候,天氣很溫暖,而且食物很充足,蒼蠅能活7~21天?啥焯鞖饫,而且也沒用食物,所以有一大部分的蒼蠅就
2009-06-25
最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動物的軀體都很校蜘蛛攀巖走壁靠的是附著力,而水黽在水面上行走則靠的是表面張力和流體阻力。這些支撐力只與昆蟲-水面或蜘蛛-墻的接觸面積有關;它們的反作用力-地心吸力-則只與這些動物的質量有關
2009-06-25
蒼蠅和螞蟻有一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有三對腳,腳上長有很多細小的纖毛。這些纖毛對不同的昆蟲來說有不同的功用,有些功用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例如,蒼蠅不是用舌頭而是用腳上的纖毛來辨別味道的。不能小看這些纖毛,它們令
2009-06-25
蝙蝠喜歡群居,最多時巢中每平方米竟有3000只。它們群居在一起的原因王今還是一個謎。西班牙科學家指出,人們最初以為蝙蝠擠在一起,可以提高棲息地的溫度,但經研究說明這不是主要原因。后來,科學家發(fā)現,群居的蝙蝠在冬
2009-06-25
動物界常有許多怪事,像魚的鯨都不是魚,善于水中游泳的企鵝卻是鳥,無翼不能飛的鴕鳥是鳥,而有翼能飛的蝙蝠卻不是鳥。為什么蝙蝠不是鳥呢?蝙蝠雖然有由前后肢和尾之間的皮膜連成的翼,胸骨和胸肌都很發(fā)達,能像鳥類那樣
2009-06-25
南極周圍海域中有近100種鋸齒海魚,小的僅15厘米長,以浮游生物為食,大的體長1.8米。它們在不同深度的海中巡游覓食,從60米深的海底到表層水域都有它們的行蹤。在冰冷的海水中,它們宛如冬季行駛在冰天雪地里的雪橇一樣
2009-06-25
生物學家發(fā)現,雄性企鵝王把胃中儲存的未消化食物保鮮達3星期之久。企鵝的這種本領,為它們的幼仔不致挨餓提供了食物保障。但企鵝的胃為何有這樣的才能曾經是一個謎。生物學家認為,在企鵝的消化系統中產生一種抗菌劑能
2009-06-25
我們是長有體毛、有三塊中耳骨的哺乳動物,女性能夠為后代哺乳,靠的是乳腺,乳腺是汗腺的特殊變形。雖然只有女性有乳腺,但我們在胚胎時不分性別,都是一樣的。在發(fā)育中,胚胎一直是雌性模式,直到六個星期以后,雄性胚胎中
2009-06-25
若把一些面包和鐵皮暴露在空氣中,幾天以后,面包就會發(fā)霉,鐵皮就會生銹。霉菌和銹斑都是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新生出來的東西。大家都知道,霉菌有生命,而銹斑卻沒有生命。玩具店里的玩具,一個個活靈活現。若裝上電池或上足
2009-06-25
現在地球上是否還在發(fā)生著從無機物直接變成生命的過程呢?絕大多數科學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當初從無機物形成生命的內外因素已一去不復返了。那時,地球的原始大氣的成分是形成有機物的豐富原料。強烈的紫
2009-06-25
地球生物圈是人類惟一的家園。從地球誕生到今天46億年來,大自然在緩慢地變化著,磨平著地面上的一切。大地板塊的相互撞擊,又把地層深處的巨大巖層頂向空中,讓溫暖的洼地變成寒冷的高原。在地球表面,造就了無數相互關
2009-06-25
科學研究發(fā)現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形成于38億年前。科學家在35億年前形成的巖石里,找到曾經生活在海洋里的單細胞生物菌藻類形成的化石。這是一些微小的化石,需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根據這些化石我們得知最早的地球
2009-06-25
一個不太大的哺乳動物,約有10億個細胞;一個人體約有1800萬億個細胞;一頭巨鯨的細胞簡直是天文數字了。這么多細胞既不是千篇一律,也不是雜亂無章。許多形態(tài)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借細胞間質連接在一起,共同組成生物組織。
2009-06-25
1975年,《科學》雜志發(fā)表了一篇驚人的論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AllanWilson和研究生Mary-ClaireKing認為,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差異僅有1%。在一片質疑聲中,DNA測序研究最終支持了他們的觀點,這也成了
2009-06-25
人類與黑猩猩源于共同的祖先,幾百萬年前,他們開始朝不同的方向演化。之前科學家普遍認為,人類與黑猩猩可能在500萬年至700萬年前分家。但據路透社23日報道,一項最新研究認為,人類與黑猩猩的分化發(fā)生在400萬年前。學術
2009-06-25
最近,國際保護組織的科學家在歷時6個星期、兩次考察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鳥頭海域時,發(fā)現至少52種新的海洋生物,包括會用鰭行走的肩章鯊、會閃光的瀨魚、酷似螳螂的蝦和多種珊瑚。該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讓科學家們
2009-06-25
若非親耳聽到,記者決難相信大馬柔佛野人就是北京人!大馬自然協會柔佛州分會顧問周國球向記者介紹,據他所搜集的最新證據顯示,柔佛野人極有可能是人類的祖先即猿人,且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人。他說,二十世紀初在中國華北
2009-06-25
據《獨立報》昨天消息,五個星期前,科學家們在埃塞俄比亞東北部偏遠的Gawis地區(qū)發(fā)現了一個原始人類頭蓋骨化石。據分析可能是直立人向現代人類轉變階段的遺留物,并將填補人類進化歷史中缺失的一環(huán)。這一原始人類的頭蓋
2009-06-25
日本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部約35億年前的地層中發(fā)現由細菌生成的甲烷,比以往發(fā)現的同類物質早約7億年,為太古代早期存在生命提供了新證據。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地球史研究中心助教上野雄一郎等人在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fā)
2009-06-25
一、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八零九年,達爾文(CharlesRobertDarwin)出生于英格蘭的蘇茲伯利(Shrewsbury)。他父親是一位成功的醫(yī)生。他五歲喪母,十六歲進入愛釘大學學醫(yī),他父親希望達爾文能繼承祖業(yè)行醫(yī)。[被屏蔽廣
2009-06-25
中美兩國古生物學家在一塊出土于中國遼西的尖嘴獸化石上,卻找到了獅身人面獸的原型尖嘴獸,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骨骼特征:前肢直立,后肢外展,上半身像胎生,下半身似卵生,也就是兼具爬行動物和卵生動物的特征。最新出版
2009-06-25
5.3億年前的生命至今栩栩如生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寒武紀是距今5.4億至5.1億年的時間段。比我們較熟悉的恐龍時代的侏羅紀早4億年。1909年,在加拿大發(fā)現的寒武紀中期的布爾吉斯動物化石群轟動了世界,如今這個化石
2009-06-25
美國宇航局7年前發(fā)射太空船,收集宇宙彗星塵埃樣本,有助于科學家了解太陽系和宇宙生命起源彗星照亮夜晚的天空,引起科學家無盡的遐想。15日,從這些在太陽系誕生之初就存在的冰冷物體上收集的塵埃將被送回地球,與科學家
2009-06-25
美國《科學家》雜志近日評選克隆狗降生、繪就人類基因圖譜等事件影響生物科學最為深遠1克隆狗史納比降生世界上首只克隆狗史納比2005年8月3日在韓國首爾公開亮相。這件事不僅居于《時代》雜志年度最酷發(fā)明之首,近日更
2009-06-25
渡渡鳥在鳥類族譜中的位置終于被確定下來了。一項新的研究將遺傳學和地質學證據結合起來,揭示了這種著名鳥類的進化史,并追隨著其祖先的足跡,從東南亞開始穿過印度洋,抵達非洲沿岸的島嶼-人們在這里發(fā)現了它們,并將其
2009-06-25
老鷹大的蜻蜓,數米長的蜈蚣,犀牛般的烏龜,人頭大的蜘蛛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它們的模樣就像來自最怪異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生物,蜻蜓像鷹一般大,蜈蚣足有數米長,然而事實上,它們都曾是在地球上存在過的生物,在恐龍出現
2009-06-25
第四紀(Quaternaryperiod)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始于距今175萬年。第四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兩個階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為標志,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后。第四紀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現
2009-06-25
廣告合作 - 營銷合作 -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誠聘英才 - 問題反饋 - 手機版
京ICP備09042963號-17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155號
幼教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7 getweb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